楚氏赘婿_作者:百里玺(349)

2020-10-15 百里玺

丞相府的众大小官员们都是赞不绝口。

上任才半年,耕地高达两成的增幅,那是相当大的政绩了。很多县令干了四年,也没能干出这份政绩来。

为何两位县令如此出色?

他们这些大官们,心里都有数。

两位县令自身的才能,自然是非比寻常,已亥年岁举殿试前四名的牛人。

他们的实力当郡太守都绰绰有余,干县令那自然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但自身实力,并不是这份政绩出色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的恩师——当朝主相孔寒友大人的身份,这个后台更是雄厚的不像话。

当地的乡绅、地主、大户们谁敢不给面子!?

纷纷巴结,主动出钱、出人力,大力开荒,捐钱铺桥铺路,给两位县令做出政绩来。

换成别的县令,不先给乡绅、地主们足够的好处,谁会鸟他们?县令说话也未必好使。

甚至郡守大人都给他们相当大的资源倾斜,几万两银子的赈灾款,最先调拨到两县,让他们避免了旱情的粮食损失。

有当朝丞相大人为后台,有丹阳郡守谢安然的帮衬,有当地乡绅地主们竭力讨好,倾斜了如此大的资源。

区区两县之地,想要做出出色的政绩来,太容易了。

董贤良、晁方正,这两位县令,肯定能在全国郡县大考,进入千名县令的前十名,晋升郡太守,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光是他们两人,便能占两个新郡守的名额。

其他的上千名县令,当然是各凭本事,各找关系,各显神通,冲击政绩,去抢剩下八个晋升郡守的名额。

这个竞争,当然是无比的激烈和残酷。

十名县令里面,只有一人能晋升郡太守。

绝大部分县令都毫无希望做到百里挑一,只能以县令身份,终老官途。

...

“报!”

一名小吏匆匆进入丞相府,递上奏函,“丹阳县令小昏侯楚天秀,派人送来丹阳县政绩清单!”

“哦,拿来看看!”

大农令杨褚道。

政绩清单,最先审核的,是人口、耕地、钱税、粮税,这几项。

都归他这大农令来审核。

那小吏连忙将政绩清单递交上去。

杨褚取过清单,飞快的扫了一眼丹阳县令小昏侯楚天秀上报的政绩清单,各个项目。

他懵了一下,脸色惊变。

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瞎了。

仔细在看,依然是如此,没有丝毫错。

杨褚的手有点抖。

这....简直亮瞎他的眼啊!

小昏侯,不会是嫌弃丹阳县的数据太难看,故意在后面多加了一个零吧?大农令杨褚大人拿着丹阳县上报的这份政绩清单,瞪大了眼睛,手在微微颤抖。

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他从政五十年之久。

担任九卿之一大农令也有十年之久,审查全国郡县政绩大考也好几次了,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恐怖的政绩清单。

丹阳县政绩清单:

人口,增加一倍。翻倍。(丹阳县原一万五千人口,新增外来迁入户籍、无地流民一万五千人口)

耕地,增加一倍。翻倍。(开垦山地、荒地)

商税,增加十倍。翻十倍。(铁税)

粮税,增产七成。(荒地粮食增产)

像董贤良、晁方正这样政绩顶尖的县令,各方面也不过增加一两成左右,便足以傲视大楚上千名县令了。

跟其他顶尖出色的县令相比,小昏侯几乎直接在他们的数据后面,多加了一个零。

尤其是丹阳县的商税收入,更是恐怖的不像话。

大楚上千座县城,谁家的商税也不可能半年暴涨十倍出来!

丹阳县,却硬是翻了十倍。

这才小半年啊!

小昏侯这是把丹阳县的商户,全部扒皮、抽骨、吸髓了吗?

杨褚出身杨氏门阀,杨氏家族乃是大楚皇朝第二富豪家族,自然精通商道,知道商人挣钱有多艰难。

就算扒皮吸髓,也增加不出十倍的商税来。这样抽髓吸血,丹阳县百姓恐怕早就暴动了。

这份政绩清单,小昏侯定然是随手瞎写出来的。

小昏侯这是在虚报?

但是,也说不通。

绝大部分县令,是不敢大肆造假。

数据一看就有大问题,御史台会派人去查。查实了数据作假,那便是重罪。

就算御史台不派人去查,也瞒不住。

因为县里收上来的粮税、钱税,是要上缴郡府、上缴大楚国库的。报多少,缴多少。

虚报了政绩,却交不上税钱、税粮,那不是找死么?!

就算直接问罪砍头。

皇帝也没话可说的。

小昏侯虽然纨绔,但也不傻。稍微有点脑子,也不敢如此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