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_作者:百里玺(41)

2020-10-15 百里玺

反正姑爷是,谁给银子就给纸。这一转手,一张纸他便白白赚个几文铜钱的差价。

这钱来的正当,又不贪,又不是受贿,他自然是乐意帮这个忙去找姑爷求纸。

两件事情干脆一块办了。

钱大总管来到虞园,却见院内一座厢房门口十分热闹,早就有一群不知是哪个府邸、官宦家族来的丫鬟、嬷嬷,怀里揣着一些鼓鼓囊囊的东西,在排队翘首以盼。

几个仆人在吆喝着,“排好队,二十文铜钱一张,一包一百张二两银子。不散卖,限购十包!”

楚天秀翘着二郎腿,坐在庭院的太师椅上,摇着扇子,脚下烘着暖炉,看着这热闹的场面。

祖儿从暖棚弄来的西瓜,正给他喂西瓜,笑嘻嘻的。

钱大总管有些奇怪,连忙来到楚天秀旁边,立刻恭笑,“姑爷...那个...小人有点小事...”

“买纸?”

楚天秀瞥了钱大总管一眼。

“对对!”

钱大总管连忙点头称是。

“排队吧!”

楚天秀指了指众丫鬟、嬷嬷们。

钱大总管朝众人围着的厢房一看,直接傻眼了。

这厢房内全是一包一包的昏侯纸。

在厢房的另一旁,却是一口一口打开的藏银箱,里面一枚一枚散乱的银锭子。

几个仆人们吆喝着,一边收钱,一边拿纸,根本来不及收拾那些银子。

关看这银锭子的数量,少说也有一千两银子。里面没有一枚铜钱,因为姑爷不散卖纸张。

“这...这才几天,就收了一千两银子?”

钱大总管心都一颤。

他管着平王府的钱粮库房和收支账本,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分明就是一口聚宝盆啊!

本来,都可以归二夫人和他管。这里面油水多大,随便挤一点差价出来,都能吃的满嘴流油!

他心中顿时无比的酸楚。金陵。

孔府。

一名六十余岁,身穿三公冕服的白须老者,正肃穆垂坐于正堂上。

御使大夫孔寒友,孔子十五世孙,大楚皇朝一代大儒。

作为朝堂监察天下百官的三公之一,孔寒友的权势已经达到巅峰,对加官进爵自然也没什么更多的想法。

但是,身为孔圣嫡系后裔,他对儒教在大楚的兴盛,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以图推动儒教,成为大楚皇帝亲自册封的国教。

但当今圣上项燕然,虽对儒教感兴趣,却迟迟未有扶持儒教兴盛的更多举动。

这让他这位御史大夫,一筹莫展。

最近金陵城内,一种名为“昏侯纸”的新纸,忽然在诸多门阀、官宦子弟、贵妇小姐之中,神奇的兴盛起来,众多儒生、士子趋之若鹜。

孔寒友从孔府子弟的口中无意听说此事,立刻敏锐的察觉到,这纸里面很可能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变化。

但是未亲眼目睹之前,他还是无法确定这昏侯纸的作用有多大。

他派了自己最得意的两名弟子,董贤良、晁方正,前往调查昏侯纸。

此时,两名三十余岁的青年已经归来。

董贤良相貌温厚谦和,鞋上还有许多黑泥,也不知从何处归来。

晁方正却是锦衣华服,神色张扬,衣裳一尘不染。

“恩师!您要的昏侯纸,弟子已经取来了。”

董贤良毕恭毕敬上前,躬身,双手奉上十张昏侯纸。

孔寒友微微点头,接过了这十张昏侯纸。

身为一代大儒,他对于麻纸,是十分熟悉的,也经常会使用。

他曾经对麻纸的前景,颇为期待和看好。

光是“轻便”这一个好处,便胜过笨重的竹简良多。一卷纸书,可以替代一辆牛车的数百卷千斤重的竹简。

书生带一卷纸书去远游求学,和带一辆牛车出门远游求学,区别有多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麻纸的弊端也非常明显——价格昂贵、粗糙低劣不适制作书籍,导致麻纸诞生之后,根本没多少人买。

麻纸难当重任。

需要更出色、更廉价的纸张,才能“以纸代简,开辟文运盛世。”

而眼前这昏侯纸,“洁白如粉雪,轻薄如蝉翼”,光是这卖相,便堪称是一代纸中圣品。

孔寒友仔细打量一番,目露奇光。

随后,他又亲笔书写。

不论是大字,还是蚊蝇小字,半响之后,也不见墨水有向四周渗透扩散的迹象,品质出奇的好。

“好纸,好纸啊!洁如粉雪,香气扑鼻。难怪金陵城的众儒生、士子们,会趋之若鹜!”

孔寒友眸光难忍激动之色,“此纸,若是能取代竹简,乃千秋之第一大功啊。我孔氏一门期待已久的千年文运盛世,终于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