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逆臣贼子,削之也反,不削也反。早削,其害少。晚削,其害大。
晁方正在《削藩策》上极力主张,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
老臣前日看了奏折,昨夜再看小昏侯遇刺一案,深以为然。故而上奏皇帝,请求削藩!”
这满朝上下,众臣们闻言,都是面色震惊。
晁方正是孔寒友的弟子之一。
说是晁方正上奏折《削藩策》,其实跟孔寒友亲自上奏折没什么两样。无非是,给晁方正一个上书《削藩策》的巨大名声而已。
这老师,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孔寒友这个主丞相,儒派领袖,站出来支持削藩。这意味着,这朝堂一个大派系,是站在皇帝这边。
“臣支持削藩!
地方诸侯,刺杀朝廷二千石官员,这是公然妄图干涉朝政,等同谋反叛逆,篡权夺位。
此案必须调查个一清二楚,凡是参与刺杀小昏侯一案的幕后主谋,所涉及的诸侯,一概必须立刻削藩,严惩不贷!胆敢违抗削藩,出兵讨伐之!
未参与刺杀此案的诸侯王,对朝廷忠心,可以暂缓、赦免,不予削藩。”
御史大夫王肃立刻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步。
“嗯!
丞相大人和御史大人,一起正式颁布《削藩策》,公告天下!
廷尉府抓紧审问,把参与行刺的诸侯王,削藩名单列出来。
太尉李荣听令,准备好讨逆兵马,若是有诸侯胆敢违抗削藩,立刻出兵讨伐!”
皇帝项燕然长舒一口气,眸光炯炯。
削藩大计!
终于要成了!
大楚皇朝一半的疆土,分散在这群野心勃勃的项家诸侯王的手里,终于要收回来了。会稽郡。
国都吴县。
吴王宫。
一匹八百里加急快骑带着一封朝廷诏书,飞奔直达吴王宫殿,向吴王献上诏书。
“报——!”
“朝廷诏书到!”
吴王项弼打开这封诏书。
这封朝廷诏书内,痛骂吴王项弼,嚣张跋扈,令项香公主派遣刺客悍然刺杀朝廷命官,蓄养兵马,有不臣之心,削其诸侯王爵,赐其死罪。
若是吴王知罪,赶紧自上降罪表,解散兵马,请求朝廷宽恕,可饶一死。
“岂有此理,项燕然,欺人太甚!”
吴王项弼气的浑身发抖,勃然大怒。
小昏侯身死的消息没有传来。
等来却是朝廷的一纸削爵诏书,居然还要他自己上降罪表,遣散兵马,求饶一死。
朝廷,皇帝项燕然,这是骑在他脖子上拉屎啊!何等的藐视啊!
婶可忍,叔不可忍!
当他吴国好欺负吗!
吴王世子项贤看了朝廷诏书,面色骇然,失声道:“父王,朝廷,朝廷下令削藩了!我们吴国,首当其冲!这可如何是好?”
“还能怎么办?如今皇帝昏庸,周围尽是一**臣辅佐,一个个都想要将我们项家王侯斩尽杀绝。本王要立刻起兵,斩昏臣,清君侧,恢复这朗朗乾坤!”
“可是,小昏侯尚未死!我们和诸侯、匈奴约定,以小昏侯向上人头,摔杯为号,一同起兵造反!
现在小昏侯没死,若是我吴国率先起兵造反,他们却不起兵造反。我们成了先锋灰,这如何是好?”
项贤急道。
“管他小昏侯死不死!
其他诸侯、匈奴又不是蠢货,项安世早就想起兵了,他们不会看形势吗!我吴国,立刻起兵,立刻起兵!
去召集我吴国所有大臣、将领,点起我五万精锐大军,起兵造反了!”
吴王项弼暴怒。
“是!”
项贤急忙道。
很快,吴国的众多大臣、十多名将领们被召集起来。
听到吴王说要造反,他们非但不畏惧,反而一个个打了鸡血一样,无比兴奋。
他们早就知道吴王有不臣之心,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
吴王项弼一旦夺得天下,登基称帝,成为大楚皇帝,他们就是从龙之臣。
那个时候一个个飞黄腾达,封侯拜将,和吴王一起坐拥天下。
何等的威风,何等的气派!
再也不需要窝在这小小的吴国,数郡之地了。
“朝廷奸臣当道,迫害我项家忠良。本王欲起兵,斩奸佞,清君侧,尔等可追随?”
吴王项弼高坐堂上,威严而雄壮。
世子项贤站在一侧。
“是,吴王!”
“听吴王号令!”
众臣,武将们齐声大喝道。
“禀大王,我吴国已经有精锐骑兵三万、精锐步兵两万,一共五万精兵,训练有素。”
“另外,我们吴国常年炼铁,有充足的兵械库,长枪、刀剑无数。我们立刻征召境内二十岁到四十岁的精壮男丁,顷刻间,可组成一支二十万人的庞大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