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援兵来了!”
城头上,丹阳兵们欢呼起来。
李敢年连忙开了城门,“李敢年,叩见姑爷、郡主!”
县尉赵虎、典吏蒋冈,还有众丹阳兵们也纷纷涌了出来,拜见小昏侯和丹阳郡主。
“丹阳县打了仗?”
楚天秀闻着血腥味,看到城外许多吴军旗帜和尚未收拾的尸体,不由吃惊。
这么快,战火就烧到了金陵城外一百里处的丹阳城?
这吴军的推进速度也太快了吧?
“禀姑爷,郡主,中午时分来了一支上万兵马的吴军,估计是先锋。我把县城里的几千名铁匠、矿工全都组织起来守城,他们攻打了丹阳县城小半天,攻不下来。到夜里才退去,此刻不知去向,估计已经撤走了。”
李敢年连忙道。
“跑了就算了。守住丹阳县城就行!把这些吴军尸体都清理一下,清点一下战果。”
楚天秀点头。
五万朝廷精兵,也没有进城,在丹阳县城外,靠墙驻扎大营。
楚天秀和李虞,准备在丹阳县城建立一座大营,先在丹阳整军。朝廷给了他们招募地方兵的权力,当然要扩充军队数量。
...
深夜。
丹阳大营,火炬熊熊,亮如白晨。
李敢年把战绩呈交上来。
“丹阳兵六千人,火药枪五千支、小钢炮一百门。阵亡三人,轻伤一百余人。”
“吴军共一万,精兵约三千。阵亡三千六百人,皮甲精兵近两千。其余负伤不计其数。”
楚天秀看了这份战果,只有惊叹。
以前丹阳兵没打过仗,就是一群杂兵,也没人敢说他们厉害。
现在打完了,已经很清楚了这是一支丹阳精兵。
丹阳精兵!
这就是“大汉朝”历史上,赫赫有名,威震一方,骁勇善战的丹阳精兵。
大汉时期强兵无数,丹阳兵依然是其中的翘楚。
名将李陵曾经率五千丹阳兵,大战匈奴八万精锐轻骑兵,且战且走一路打了上千里,令匈奴损伤无数。
三国时期,陶谦把几千丹阳兵送给刘备,更是成了刘备手里的主力。小霸王孙策也是以几千名丹阳兵起家。
丹阳兵就是当时最有名的地方兵。
这份战绩,绝非靠火药枪打下来的,是这些丹阳兵自己很能打。
当然,有了钢甲、火药枪和小钢炮,防御、近战、远攻都厉害,更是如虎添翼。
现在,这大楚皇朝的“丹阳精兵”,装备极为精良,要比大汉的丹阳精兵还厉害许多倍。
李虞更是震惊。
她从没想过,丹阳县城的一群县民,能把吴军的精锐步兵打的如此凄惨。战绩打的如此出众,恐怕比朝廷主力,还能打。
难怪夫君领了朝廷五万军队,既不南下抗击吴王,也不背上阻止楚王渡江,直接就奔丹阳县城来了。
把这六千名丹阳精兵拿到手,足以抵得上数万规模的精兵。楚天秀和李虞带着五万朝廷大军在丹阳城外驻扎,休整了两日,将丹阳兵编入了他们的军队。
丹阳县还有大量储备的精良兵甲、刀剑,原本都是太尉府下的订单,都装备给这支朝廷部队。
在丹阳县抓紧赶制了一批铁丝网、马拒之类的东西出来。
铁丝网这玩意,工艺很简单。就是把铁融化了,从小孔里漏出来,就能拉出铁丝。
用来防守,十分有用。
军营大帐内。
楚天秀和李虞等人,还有一群将校,李家子弟们,正在商议战法。
“金陵帝都最大的威胁,便是北上的二十余万吴军和南下的十万楚军。其余诸侯叛乱,奔着中原其它地方去了,并未南下。”
“吴军的二十多万主力正在围攻宛陵城。谢安然那边兵马很少,恐怕压力巨大,不知道能够守住多少日。
我带三万兵马去支援宛陵城,多见见血,把丹阳精兵练出来!
楚军不知何时何地渡江,你带兵去长江边,拦截楚军渡江。”
楚天秀说道。
李虞点了点头。
这是早先拟定好的战术。
“报——,左将军、右将军!”
一名探子奔至大帐,急道:“江北传来军情消息,楚王项戊,率领十万大军攻占了乌江县,在乌江县驻扎兵马,正在准备大量船只准备渡大江。
乌江县令不敌,弃城而逃,派人送来军情。”
“乌江?”
楚天秀一愣。
这乌江县,就在丹阳县的大江对面。
从乌江县过了大江,楚军只需半日,很快就能兵临丹阳县城下,一举攻占丹阳县城。
很显然,楚军的下一个目标定然是丹阳城。而不是金陵帝都。
这楚王倒是会很会挑渡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