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狄儿唤来几名仆人,把姑爷楚天秀的银箱,全给抬走,送到郡主李虞的银库里去。
楚天秀痛惜的目光,望着足足一箱温暖的银子,渐渐远去。
“夫君早歇,明儿便是殿试了,好生准备一下。策问很难,不是轻易能通过的。
我们王府还有一名子弟李敢年,前几年参加岁举未过,今年再次岁举。他有些赴试的经验、心得。我让他过来,你们交流一下吧。”
李虞让楚天秀安心准备殿试策问的事情。
她很快带着狄儿走了。
路上,她吩咐狄儿道:“我书房还有几百张纸,送去给孔府。虽不知孔大人为何会在朝堂上帮忙,但我们身为晚辈,还是该礼谢一二!”
“是,郡主您真有办法!”
狄儿立刻笑着点头。
姑爷不知怎么想的,居然这么轻易就相信了“拿银子去疏通”这个借口。
御史大夫孔寒友,一代大儒,监察百官,谁敢给他送几千两银子啊!
昏侯纸,文人书房之用,不值几两银子钱,晚辈送些过去表示感谢,反倒是更合适。
“你家姑爷太能折腾,手里就不能有银子,一有银子他肯定翻天。到时候我也镇不住他了!”
李虞轻笑道。
=====
下章,晚上0点更新。3月到了,求新书投资啊!楚天秀在空荡荡的厢房内,最后深吸一口气,回味那藏宝箱曾经散发的诱人铜臭气味。
这箱银子,跟自己无缘啊!
他黯然叹息,终于离去。
...
楚天秀来到了虞园书房。
李虞说,她去将李氏旁支子弟李敢年叫来,让他们交流一下殿试策问的心得。
李敢年曾经参加过殿试,知道规矩,了解一下总是好的。
他便在李虞的书房内等着,一边好奇的翻弄着桌上的简书。
说来,到了平王府的这些天。
他第一天忙着拐祖儿翘家出逃,回来又忙着写自荐书,然后这些天造纸更是昏天黑地,根本没仔细打量李虞的这间书房。
这书房非常大气,屏风山水美人赏桃花图,地面铺着华贵的兽皮地毯,豪无人性。
随处摆放着精美大气的陶瓷,上面复杂的花纹,都是吹毛求疵级别的工艺。
桌上琉璃八宝灯台闪烁着烛光,香台檀香,不时飘来一阵熏香,幽香袭人。
书房墙壁悬挂着各色宝弓、宝剑,以及一些马鞭、马鞍等乘骑之物。
原本以为只是尚武成风的平王府的装饰品。
但仔细一看这些弓剑器具颇旧,上面刻着“丹阳郡主”、“虞”、“祖儿”、“狄儿”,“某某年”等字眼。
楚天秀这才惊觉,李虞郡主和祖儿、狄儿,她们似乎是自幼练武,善骑射和刀剑。
也不知她们的战斗力有多强。
书房最内侧靠墙上,才是一座书架,上面堆满了厚厚叠叠的竹简和各色缣帛卷轴。
“小昏侯”这个纨绔虽然会识字书写,但不太喜看书,都是小时候被私塾先生逼着学了一些。
所以他的记忆力里并没有多少关于这个时代简书内容的记忆。
楚天秀不由颇感兴趣,踱步来到书架旁。
他对大楚皇朝所知甚少。
除了知道这大楚王朝是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误杀沛公,一统天下诸侯,所立之外,其它方面知道的很少。
书籍无疑是了解这个朝代最高效的办法。
楚天秀从书架上,抽出一道很大的缣帛卷轴,打开来,居然是一副古人绘制的《大楚皇朝堪舆地形图》,足足半丈长宽。
北方的一大片标注“匈奴”,有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之地)、居延、朔方(先秦旧地,为匈奴据)、焉支山等地。
西北一角是西域诸国“大月氏、楼兰、龟兹、大宛”。
东北一角是“鲜卑、乌桓”等。
中间最大的一片标注着“大楚皇朝”,北接匈奴,南临南海,西达高原,东至东海,大楚皇朝内还有两条弯曲的大江大河。
境内密密麻麻的城池,遍布大楚皇朝各地,看上去繁华盛世。
大楚皇朝国都,在金陵皇城,在大江下游。
在大楚下面,南方还有几个小块,则分别是“南越、夜郎、滇国、哀牢”等小国。
大体上也能看出,整个大楚皇朝的周边形势。
楚天秀对古代地图多少有些了解。
这副堪舆地形图,明显是军用版本,里面把边关驻防的兵营、各地驻军、外国驻军地都标注出来了。
这种军用地图,非掌军机之重臣,是很难接触到的。
也只有李荣这样的太尉,才能有这样的军事地图。
李虞郡主的书房内收藏着这样一副高度机密的军事地图,她习军机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