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赘婿_作者:百里玺(84)

2020-10-15 百里玺

一到过年,工匠们便要回家过大节,在元宵之前不会再动工了。

还有平王李荣,正在兴致勃勃的安排王府内兴建一座五层藏书阁,木匠们在赶工,这五层楼的雕栏玉栋,耗资至少也在五万两以上,这可是真正的大工程。

楚天秀去了一趟造纸作坊,花了几天时间,安排扩大产量。

现在作坊一日产昏侯纸,约一万张。

看着数量好像很多,但一百页纸做成一本书籍,也就日产一百本纸书而已,少得可怜。

因为昏侯纸的售价一直很昂贵,目前只是在金陵城的门阀、权贵、豪门子弟和贵妇、小姐中,完全打开了销路。

还有被一些图利的商贩,运去遥远的其它城市,卖给当地郡县的富户。

大约一天也能卖个约一百本纸书,得银二百两,月入六千两。

但这已经是昏侯纸的极限了,销量难以再增加。

如果昏侯纸不降价的话,金陵城内儒生们肯定买不起,销量自然也上不去。

不过,楚天秀打算将作坊的规模,迅速扩大到五倍以上。

岳父大人的藏书阁一旦造好,必定需要大批量的纸书来填充。

岳父大人豪气的说了,要藏书十万本,收尽天下书。

楚天秀暗笑,放在现代,也就是一个微小型的图书馆而已。随便一个小学的藏书,都要超过这个数。

当然,大楚皇朝的书少,这也已经足够名震金陵城,成为大楚第一藏书阁。

就算以五文钱一张纸来算,这也是一笔五万两银子的庞大收入。

他要提前准备好这个造纸产能。

孙老匠听了,震惊的咋舌。

他也不知道,一日生产五万张纸,这么多纸,价格又这么贵,这销路怎么办?谁会买这么多的纸?!

楚天秀又将制作大红纸张,写春联、画门神等的任务,也一起交给了孙老匠人,让他安排一些人,雇请儒生写对联,专门生产这些东西。

孙老匠有些稀里糊涂,不知它们做什么用处,但依然按照吩咐做了。临近年关,金陵城内家家户户置办年货。

很快,便到了除夕这日。

楚天秀和李虞,以及祖儿、狄儿,在虞园准备过新年,让仆人打扫干净,随后用大红年画、窗花,将虞园的主室、书房、厢房,装饰的喜气洋洋。

这虞园是他们四人的小家,自然是要精心打理。

出了虞园,便是平王府的大家庭。

偌大的平王府,早已经被钱大总管带着管事、众仆人们大扫除了一番,红绸布编织的大红灯笼挂了起来。

傍晚时分。

王府内外,灯火阑珊。天空飘着雪花白絮,众小孩们在王府中开心的嬉闹,追逐着雪花,非常喜庆热闹。

平王府的大门外,高挂着两个巨大的灯笼。铜门上,已经贴上了神荼和樊垒这对门神。

王府的大门两侧,还有楚天秀亲笔写的一副春联。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楚天秀看着这大红喜庆的春联,颇为满意。虽然没有爆竹可以放,但是想想也挺美的。

今儿除夕,要吃大团圆饭,李氏子弟、外姓族从们几乎都会出席,人多的挤满了主庭院。

平王府李氏乃是自秦以来的陇西郡望族,先祖曾为秦陇西郡守、大将军、狄道侯、陇西侯,秦亡之后追随项氏打天下,更是被封为平王,后随帝迁徙至金陵皇城,成为金陵十大门阀之首。

李氏家主,平王李荣虽仅剩一女郡主李虞。

但是李氏一脉旁支子弟,多达数百之众,大多成为平王府的亲兵,或者举荐入朝为武将。靠着平王的荫泽,李氏旁支子弟们不少都有官吏之位在身。

王府正厅内,已经摆了一桌除夕宴席。

而正厅外的空旷场地,摆了足足有上百桌席,安排李氏子弟和其家人。

其余的仆人们则分散在其余的院子,一起吃除夕晚宴。

王府的除夕饭,是要一起吃的。

李虞、楚天秀和祖儿、狄儿,来到王府正厅。

却只见二夫人坐在主座,还有一名两鬓风霜,身披戎甲的老将军坐在厅内客座,并未见到平王李荣。

“咦,宋将军,今儿除夕,你怎么有空来了?”

李虞惊讶。

“郡主,末将奉平王之命来的!”

那老将军呵呵一笑,颇为和蔼,目光却是打量李虞身后的楚天秀一番,颇有一副老丈人看女婿的神色。

楚天秀有些奇怪,这老头是谁?

看这一身的戎甲装束,应该至少是一位四品将军的身份。三品以上武将甚至有机会列席大型朝议,这四品将军显然已经相当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