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一帮小皇子小公主们,四九城的男女老少们,吃饭喝水的时候也哼哼……
师祖等小徒孙跳完了,唱完了,摆出来一副“求夸夸”的小样儿,微微笑:“挺好,我们保康就是聪明。”
保康摆出来一个“飞翔”的姿势,听到师祖的话瞬间眉眼飞扬,喜上眉梢:“师祖,喜欢吗?保康昨天看见有人骑着小毛驴,保康就想起来保康快乐的小毛驴,嘟-嘟-嘟-”
师祖:“……”
“很开心的调子。保康明儿写出来师祖看看。”
保康高兴地欢呼:“师祖,保康马上去写,写完跳给师祖看。”
保康小心翼翼地来,兴冲冲地走,红色的小架势鼓起来,一阵小旋风一般,师祖对他身影消失的方向无声地笑。
石溪道人等快乐大师的身影看不见了从外间走进来,也哈哈哈大笑。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初不懂乡愿为何物?后翻阅古籍,曰:孔圣人见了乡愿则‘辞而疾’复‘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又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无憾矣’。”
“我由此观之,孔圣人是讨厌乡愿之人。然还是一头雾水,乡愿到底为何人把孔子气成这样也。后读到孟子,孟子说‘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也,阉然媚于世者,是乡愿也。’”
“不光如此,孟子似乎对这类人气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又说‘居之似忠信,行至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可到底何为‘乡愿’,老道今儿是明白了,哈哈哈哈。”
石溪道人笑得畅快,师祖也笑得开怀释然。
世人分四种,一曰中道之人,类似圣人;二曰狂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这种人很仗义,依据自己的性格做事;三曰狷士,无大志而能洁身自好者谓之狷;四曰乡愿。
一副道德的面孔,穿一身文章的衣服,口里讲的是尧舜的故事,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言曰良心,言曰真善美,见到类似李逵、鲁智深等等人的行为只是喝彩,然叫他自己去行动,则逃之夭夭矣!
可是这样的人,占据总人口的大大、大大、大大……多数,他们的亲人、友人、甚至他们自己偶尔也是。
可是如今,人们将那股子“一股腐酸之气”收回去,自得其乐地跟着唱“傻逼-傻逼-傻逼……”,却又无端多了几分可亲可爱。
世人皆傻,不傻就痴呆。孔圣人被逼的装疯卖傻“取瑟而歌”,孟圣人被逼的手舞足蹈连发牢骚,可他们如今不光自己唱,还能听到所有人一起亲口唱“傻逼、傻逼、傻逼……”,如何不觉得幸运,如何不觉得自己和世人的可亲可爱?
石溪道人感叹:“老道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名‘狷士’,年少出家,流连山水,不与世人语。可是现在又觉得,自己怎么也要做一名‘狂士’。”
人生短短几何,快乐即可。师祖听懂了,也哈哈哈大笑:“阿弥陀佛。恭喜道人。”
石溪道人真的好似是顿悟一般,当然,这算是他来到五台山这快一年来的水到渠成。
保康给他师祖跳“快乐的小毛驴嘟-嘟-嘟-”,石溪道人跳着八角鼓跟着唱,还说:“人生就该是这样,跌倒了,摔趴下了,不需要着急站起来,也不需要软弱的哭泣,可以就去看看地面上的风景,这就是心态。”
保康:“……”
保康表示:长辈们都是这样,就喜欢“伤春悲秋”地研究大道理,他能怎么办?他只想去骑一骑小毛驴。
师祖:“……”师祖看见小徒孙那不停的“暗示”,笑而不语。
保康仰天呐喊:“师祖,保康要骑小毛驴。”
师祖:“好。”
保康:“……”
保康没想到师祖这么简单就答应了,欢喜得来——
一行人在“schnapp和嘟嘟嘟”的曲子里继续他们的旅行,快乐大师骑上自己“快乐的小毛驴”,奶声奶气的声音随风传出去老远。
“骑上我快乐的小毛驴,展开我神奇的小翅膀,驾着太阳驾着月亮,自由飞翔,自由飞翔……”
一行人本来就因为这一路上的山水美景,荤素美食是高兴,因为快乐大师每天的各种趣事儿而哈哈哈哈大笑,现在更是乐傻了一般——跟着快乐大师唱着毫无章法的歌曲,傻乎乎地乐呵。
车队到达济南府的时候,皇上收到师祖的回信,通篇看下来,就是说皇上大惊小怪,“小儿欢乐之语”而已。
皇上:“……”
皇上生气,皇上憋屈,可皇上没奈何。皇上再看随信寄来的画儿,石溪道人的手笔,绝对的好画,可是画里,那是他的熊儿子身穿红色的小僧衣,骑着小毛驴高歌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