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汗位给予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自己每天念念佛,有空就在大街上,田间地头,草原牧场……四处转一转,逛一逛。
看的越多,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越深,越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
这里的民众,沉浸在这一方天地里,很快乐,很安心,他们永远坐不来中原。
美丽的伊犁河谷,美丽的塞外江南,给予他们肥沃的土地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一颗淡泊宁静向往和平的心,包括他在内,尤其是曾经身在佛门的他。
一般的将领打了败仗,比如他的侄子,只会总结失败经验以图将来。可是他不同。他认为这是佛在惩罚他,他需要去佛前忏悔他的罪。
他开始积极地让准格尔和大清开展互市,加大交易量,扩展交易内容,甚至对博格达大皇帝明里暗里派来准格尔的汉家移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后他就意识到,大清的技艺发展太快,而他们这个出行还是全靠骑马的大草原,已经落后太多、太多。
可是他的侄子年轻气盛,不服,不甘,他还拒绝接受大清的变化,说那是不对的,不传统的。
更让他担忧的是,再下一代继承人策零尽管有了和他父汗不一样的眼光,却也一样不甘,不服。
年轻人都是这样,谁年轻的时候都是这么热血,认为自己顶天立地,吼一嗓子地动山摇。
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他的侄子尚可,到了策零这一代,就没有犯错的机会了。大清不会再给准格尔机会。
两次战事失败的教训告诉噶尔丹,准格尔无力抗衡大清。现在大清的目标放在沿海和欧洲,等大清腾出手来,就是统一整个西部的时候。
如果是瑞亲王殿下领兵还好。如果是其他人领兵,按照草原上的规矩,凡是不顺从的百姓,男子杀无赫,女子另嫁,不知道会有多少无辜的民众丧命。
他担心,他痛苦。
他的佛终究是没有放弃他。
他的佛送来瑞亲王殿下。
当年那个圆圆胖胖聪慧帅气的小和尚,长成一个风流多情的少年郎,他果然是只做了他自己,和尚也好,皇子也好,王爷也罢……他只是他自己。
噶尔丹见到长大的小朋友非常开心。
他真是一个顶好顶好顶好……的小朋友。他和你一起玩乐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应该说,他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
坚定、从容、目光长远、聪明……关键还长得这么好!
他是佛最爱的宠儿。
当然,他还俗了,即使还是一个小光头。噶尔丹知道这是博格达大皇帝不想他用和尚的身份成亲,也不想他继续做和尚,是要开始遏制中原佛门发展。不光是中原,西部北部也一样。
所以,还是时代变了啊。不再是当年年轻的博格达大皇帝,要利用佛门和西部北部打好关系的时候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小朋友离开佛门,还是敬重佛门,还有很多佛门弟子都没有的慈悲心——他一来,就帮他解决伊犁人种牛痘的问题。
噶尔丹是真心感动。
这就是他的小朋友!
他明明知道,将来利用准格尔和青海的战事,利用西藏的混乱,趁机削弱西部各方势力,彻底占领西部,乃是最好的方式。但他没有。
他希望和平统一西部,他希望西部的人生活越来越好,他并不想为了方便于统一使出来“打一个提一个”等等分化拉拢的阴谋诡计。
他还答应大清和准格尔的联姻,并没有因为大清的国力强大就认为,大清应该天经地义地占领西部。
瞧瞧,他就是一个这么好的人。他在伊犁一个月的所作所为,那份坦荡,那份大方,那份公心,慈悲心……不说他侄子,即使是最保守的贵族们,也说不出来一个“不好”。
当然,还有他的能力!这个世界终究是弱肉强食。你要有话语权,首先要用拳头打下来你说话的权利。
他的侄孙策零,要学的还有很多。他希望,大清和准格尔之间不再有战事,他希望佛永远不放弃他,原谅他的罪……
他知道,他的小朋友一定会带着一家人坐着火车,来到准格尔看望他。而他小朋友的小娃娃,一定和他阿玛当年一样圆圆胖胖的,聪明帅气……
阳光灿烂的初夏日子,他收到京城发来的消息,瑞亲王妃顺利生下一个小胖娃娃,七斤二两重。
噶尔丹和他的侄子,他的侄孙,还有他的老福晋等等人一起,看着小朋友抱着大红襁褓的照片,看着照片里笑容灿烂的小朋友,红通通皱巴巴的小娃娃,又哭又笑,一叠声吩咐人赶紧去京城送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