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现今这件事已经是几方势力在角逐了,并不简单。太子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是卫家了。若是他们插手了,只怕会动了不该动的利益,没有什么好下场。
秦善和卫若书对视一眼,都心照不宣的隐瞒下了他们所知的赈灾银两有假一事。
卫若书转移话题:“不知段郎君是否也要回城,可否让我的小厮,嗯……这小厮今日身体有恙,还劳烦您带她回卫府,我们的马刚眼睛受了伤,无法赶路。”
段暄看了一眼卫婵沅,觉得这小厮肯定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要不然也不至于让卫府的二郎君这样挂心,“当然。”
卫婵沅瞪了一眼卫若书:“二哥,你也同我们一道回府。”
她刚听着这些流民是从浔州来的,又听段暄说到了赈灾银两,立刻想起了前世卫若书死的不明不白的,八成是与此事有关,所以她决不能让二哥卷入其中。
“二哥?”段暄问道,“你就是那个爱慕太子的卫家小娘子?”
“我,我现在已经不喜欢他了,还请段郎君今后莫要再提此事。”卫婵沅无奈,她不知道今后自己还要向多少人解释这件事。
段暄敲打着手中的折扇,看了一眼城门口的流民,“瞧着城门的流民中,也不乏带着刀剑的,卫郎君现在前去,有可能一点来龙去脉都查不出,反倒受伤就不好了。这件事自有帝都守备军处理,我们无需插手。”
段暄用扇子遥点了一下身着男装的卫婵沅,装作一副怜香惜玉的样子,摇了摇手中桃花色的折扇,“再说,卫小娘子担心你,卫兄今日就别去了。”
“段郎君说得对,若是你前去,查不出事小,受了伤就不妥了。”一旁的秦善接着段暄的话说了起来,“我们可以明日再行打探。”
卫若书只好卸了调查的心思,“让大家替我担心真是不应该,即是如此,就有劳段郎君送我们回卫府了。”
“乐意之至。”段暄摇起手中的桃花扇,带着些风骚痞气,一甩长袍,上了马车。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诗句取自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第二日卫若谦下了早朝,卫若书便急急的冲上去询问昨日流民一事。
“陛下将这件事秘密交给我查办,若书你要愿意可同我一起。”
卫婵沅一听立刻说道:“什么一起?爹爹不是说二哥尚未历练好,要明年才会入仕吗?大哥你怎么又让二哥和你一起查案。”
真的是想方设法的让卫若书远离浔州贪墨案,可是总有突发事情扰乱自己的计划。
而且她记得前世帝都不曾出现过流民,怎么现在流民会突然出现?但不论怎么样,她是绝对要保住卫若书性命的。
“小妹,这件事陛下吩咐的隐秘,除了我们自己人,你可千万不可说与旁人。”
她关心的是卫若书的性命,卫若谦关心的却是皇命,着实让她无奈了,但二哥去浔州这件事,能拖一时算一时吧。
卫婵沅突然想到了什么,“对了,大哥,我问你要的江湖名录呢?你是不是都忘记了?你让我怎么和英姑交代?”
“阿沅,那名录我已经整理好了,明日就给你,只是现在爹爹还不知道你带了外人住在府上,你要想清楚若是爹爹回来了你怎么交代吧。”
卫瑞阳总是很少回府,不是在兵部,就是去各地域了解兵力情况,但他很放心将府邸交给这三个孩子。
“我不需要交代,英姑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最清楚,倒是你,卫若谦,先别忙着查什么流民了,过两日我要在府中办百花宴,你留下来帮我。”
这小妮子竟是对自己直呼其名了,想来是真的生气了,但是他又实在想不明白,不论是让若书一起查案还是说英姑的事,应该都不至于这么生气吧。
“小妹,你这生的哪门子气呀。”
“我办这百花宴究竟是为了谁忙活,你……你还给我添堵!”
她是想撮合卫若谦和婉瑜,特意办个百花宴,谁知道他回来后非要叫上卫若书一同查案,当真气的她够呛。
卫若谦一头雾水,“我同这百花宴又有何干系,阿沅,别生我气了,我先帮你置办宴会,再办案如何?”
听着卫若谦这么一说,她倒觉得自己有些无理取闹了,大哥又不知道二哥会因为浔州赈灾银两出事。
“大哥,你忙你的,百花宴那天你出席就好。”
卫若谦半弯着腰,在卫婵沅的鼻头轻轻一刮,“好,听小妹你的。”说完拦过卫若书的肩膀,“若书,我有话对你说。”
看着噘嘴的卫婵沅,卫若书觉得自己这个小妹隐藏了什么,她本不是无理取闹的人,今天这样肯定有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