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金玉那事了之后,齐谦本打算返乡继续教自己的私塾,可他与喻阁老皆年岁很高了,此一去,很难说会不会再没有相见之日,因此喻阁老的家人一再挽留他,就这么拖延到了现在。
可各人有各人的担忧。
期间,齐谦的家人一再来信,劝他返程,也是怕他在京城故了,到时尸骨难以还乡,落叶无法归根。
齐谦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启程回去了。
只不过,临走前,他还有一桩心事未了。
也是一个心结,缠绕了他大半生的心结。
正是多年前西郊别院之惨剧。
洛金玉自当初从梅镇归来,放下了为母亲寻死而复生之法的荒谬执念,人开朗许多,逐渐恢复了与他人的来往。其中,他尤为感念齐老师恩,有事无事、逢年过节,总要去拜访齐老。
齐老亦是最疼爱这学生,起初因他和沈无疾的婚事生气,可后来见他那般诚意,又生米煮成了熟饭,只能认了。
如今,洛金玉知道了齐老之牵挂心愿,自然无有不帮其圆的道理,便特意在休沐之日陪着齐老来了。
此处多年少有人行,路早不成路,长满了草,堆满了碎石子儿。
齐老怕马车惊扰了此地亡魂,因此早早就下了车,徒步朝着别院走去。
年纪大了,走了几百步,就需歇一歇。
洛金玉扶着他,寻了一片树荫坐下,两人就这么望着不远处的别院废墟,说起话来。
“喻怀良那老家伙,”齐老嫌弃道,“叫他一起来,他走不动!依我看,哪儿是走不动,是不敢来。”
洛金玉笑了笑,没接这话。
关系亲密的长辈相互“埋汰”,也不过是斗斗嘴,他一个做晚辈的贸然跟着说,就是无礼了。
齐老埋怨完喻阁老,又看向洛金玉,叹了一番气,问道:“子石,你近来在礼部就职,可还顺利?”
洛金玉点头:“一切尚好。”
“想不好也难,”齐老耿直道,“满朝上下都知道沈无疾难缠,谁敢为难你?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洛金玉也并不尴尬,尊敬道:“先生多虑,学生与他有言在先,一切公事公办,绝不徇私。”
“唉,他说你就信?”齐老恨铁不成钢,朝着他手上拍了一巴掌,“就欺负你是个愣头青!好骗!”
洛金玉:“…………”
行吧,如今齐老虽然谅解了他,可“代价”是这老人家将所有的不满都转移到了“罪魁祸首”的沈无疾头上。
沈无疾倒也看得通透,背地里对洛金玉哼哼:“别以为咱家不知道,那小老头子,当着面倒是不敢说咱家什么,背地里不定对你怎么说咱家坏话呢!”
洛金玉又不敢承认,又不能说谎,只得每次拜见完齐老,回家就艰难哄人,颇有种自个儿与沈无疾活在“孔雀东南飞”中的错觉。
第220章
齐老长叹一声, 道:“我虽与沈无疾打的交道不多……喻阁老却与他熟。抛开他是太监不提, 他性情乖僻, 着实非是良配。虽扳倒了曹国忠,却也有伺机上位之嫌。”话锋一转, 又道,“不过看他待你之心, 倒也是日月可鉴。你说他有意推皇上实施新政, 虽我觉得他没那个远见, 大约是见你有意,方才投机, 可究竟也不是件坏事。你日后, 时时刻刻多看紧了他, 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洛金玉无意与齐老多起争端,闻言并不争辩其他,只点头应允就是。
齐老见他乖巧, 心里舒坦许多,接着压低了声音, 道:“我离京还有几日,你去阁老府上看我也行,别提别的,尤其新政这类,不要说。”
洛金玉疑惑道:“学生正有此疑惑。学生屡屡与先生谈及此事,先生都故意说到别处去,可是有什么顾虑?”
“别的顾虑倒也没有, 就怕隔墙有耳。”齐老低声道,“你啊,究竟还是太年轻。很多事,你不懂,其实我也宁可你不懂,可你不懂,我又怕你因此遭难。”他幽幽叹道,“否则,你以为我怎么也就接受了沈无疾与你的那门子荒唐事……无非是,看他用情尚真,日后多看顾着你些,别叫你被人连骨头带肉都吃了。”
洛金玉微微蹙眉,想了想,讶异道:“先生此言,难道喻阁老反对新政?”
齐老只看着他,不说话。
洛金玉不解道:“可新政起初,便是喻阁老提出来的啊。”
说是“新政”,其实不“新”,它乃是喻阁老许多年前提出来的,只是涉及利益太多,牵连甚广,分权贵在握利益与平民百姓,因此遭到士族大夫的反对阻挠,历经三帝,直至如今,都未能正式实施。
齐老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里没有愉快,只有无奈与苦涩、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