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老太君摇头道:“该回去的。”
秦芜觉得祖母今日有些奇怪,她偏头看了眼徐嬷嬷,见徐嬷嬷朝她微微点头。瞬间一股不好的感觉浮上心头。
“祖母,是不是,是不是家中出了什么事儿?”
卫老太君拍了拍秦芜的手:“有祖母在。”
秦芜明白了。祖母想让她们离开盛京,有黎阳秦氏庇佑,她们母女两个必定安稳。能让祖母如此谨慎安排,想必是宫里亦或是卫氏要有所动作了。
“那远儿……”
卫老太君道:“远儿不能离京。”
秦芜眼眶微红:“祖母,爹和暄哥阿昭他们都不在,孙媳不能走,孙媳是镇国侯府的世子夫人,岂能弃亲人于不顾。”
卫老太君就叹道:“好孩子,祖母明白你的心意。可无忧还小,一旦事情脱离掌控,那孩子跟着我们岂非要受大罪了。祖母心里都有数,做这一切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你也不必太过忧心。”
“祖母……”
“好孩子,听话。我叫林老大夫跟着你,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祖母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才是。”
卫老太君目光幽幽,语音微弱:“我会的,我们都会好好的。”
卫昭正在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做时,谢家来人送了一份供词。这是谢家护卫临死前所供述的内容。
上面所言同谢宏所说差不多,只是多了些细节。比如劫盐人说话是北方口音,他们身配胡刀,对七峰山地形甚是熟悉。
韩司直就想到了自己在七峰山上碰到的斥候,不无忧心的说道:“难道真是齐国军中人所为?”
卫昭却掸了掸这一纸供词,嗤道:“这护卫已经死了,他所留下的供词并不能确定一定是真。也许他看到的是真的,他说的也是真的,但人的眼睛也会骗人的。他所看到的未必是真相。更何况供词中所说的这些,我们不是也分析出来了么。那么这供词于我们而言就是废纸一张。”
卫放就气道:“谢家这是什么意思,谢宏当朝呈冤,可是求着皇上来淮中找回劫盐的。这会儿到了谢家的地盘上,反倒像是我们求着他们了。”
卫昭眯眼说道:“谢宏当时是真的急,这会儿恐怕也是真的急。”
卫放挠挠脑袋,苦着脸道:“少爷,您说话能不能不要总是这么高深莫测的。”
卫昭就斜眼看他,大大的叹了口气:“要是长孙大人在就好了。”
卫放不服气,他问韩司直:“你听明白少爷的意思了么?”
韩司直脸色微红,拱手道:“卑职惭愧,还请大人明示。”
卫放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一点儿。
卫昭好笑道:“这很简单。据谢韬所说,护卫送谢二管家回来时,他二人皆身负重伤。护卫只来得及说明七峰山上的情况就一命呜呼了,谢家族老在惊慌失措下当即派了谢祎进京。谢宏因此也只知盐另被他人截胡。而真正知道情况的谢二管家或许当时还在昏迷。直到谢韬回了淮中,得知实情后,才会推三阻四不叫我们见谢二管家。这就叫做贼心虚。”
“可这也都是少爷自己臆测啊。”
卫昭摇摇扇子,道:“这叫根据现有情况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分析。我想,谢家此时已经知道劫盐的是谁了。所以现在谢宏急的不是找不找的回盐,而是这盐绝不能由我们找回。”
他招招手让卫放靠近,挑眉道:“这么着,卫放啊,你去偷个人。”
第171章
“偷人?!少爷你不会让我去把谢二管家给偷出来吧”
卫昭狠狠点头:“我还真是这么想的。”
韩司直则道:“谢家势必戒备森严,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况且谢二管家也未必会配合我们。如果逼急了谢家,只怕会杀人灭口。”
卫昭翘着二郎腿,老神在在道:“本官有那么蠢么。不过是给他们演出戏,让他们自乱阵脚罢了。”
韩司直想通关窍,抚掌道:“大人想引蛇出洞。”
“没错。”卫昭啪的合上扇子,道:“我已在谢韬跟前透了话儿,如今谢宏不在,谢韬六神无主。谢家那几个族老也不全是一条心。这件事谢韬定会谨而慎之。而一旦我们往前推了一把,他必定如惊弓之鸟,说不准就会找上对方呢。”
卫放还是有些糊涂:“少爷,我就不明白了。这么大批盐如果有人从谢家手里劫走,那也算是大仇了。可谢家这样做却好像在替那些人遮掩什么。如果这些盐找不回来,谢家损失重大,甚至地位一落千丈,他们图什么呢。”
卫昭‘诶’了一声,斜眼看卫放:“你这算是问到点儿上了。谢家图什么,满朝文武谁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