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_作者:孟冬十五(17)

2020-11-14 孟冬十五

“呃……”二郎眨眨眼,臭兄长没说呀。

“是大火锅和大大火锅!”妞妞勇敢地替二郎解围。

小郎君们恍然大悟。

先生站在窗外,笑眯眯地抚了抚花白胡子,“司家二郎小小年纪便带了几分侠义之气,倒不像商贾之家教出来的。”

妇人笑着点点头。

先生顿了顿,又道:“放学时各家来接,不妨提提方才之事。”

妇人一愣,“官人的意思是……”

“我没什么意思,只是你们妇人间的闲话罢了。”

妇人微微一笑,“妾晓得了。”

州桥边。

司南将将歇了一个时辰,就又忙活起来。

今日小鼓敲得好,引来不少食客,有人把碗端到沿街的瓦肆吃,香味飘了满棚子。贵人们肚子里的馋虫被勾起来,差丫鬟小厮出来买。

也有人歌舞看得正起劲,舍不得出来,远远地冲司南喊话——

“火锅小哥,东边瓦子来一碗!”

“西边来两碗!”

“宋三瓦子也捎两碗呗!”

生意来了是好事,可惜司南抽不开身。

刚好,方才歇晌时瞧见桥洞下窝着几个小乞儿,大的约摸十三四岁,小的不过六七岁,一个个赤着脚,衣裳又破又脏。

中午别人都在吃饭,他们却趴在河边灌凉水,司南有心帮一把,却不好做得太出挑。

刚好,眼下是个机会。

他朝乞儿们招了招手,“嘿,小兄弟,过来俩人,帮个忙呗!”

乞儿们彼此看看,没人吭声。

好一会儿,桥洞里才走出来一个黑黑瘦瘦的少年,虽然身上同样补丁叠补丁,却比其余几个干净许多。

少年抬起头,黑亮的眼睛盯着司南看了片刻,似乎下定决心,双手一撑,翻到岸上。

余下的乞儿露出惊讶、甚至惊恐之色,仿佛有什么不能说的隐情。

“槐树哥!”有人叫了少年一声。

“没事儿。”少年冲他点点头,走到司南跟前,“郎君叫我们何事?”

“帮忙送份外卖,可好?”

宋朝已经有了餐食外送业务,“外卖”这个词虽新鲜,少年却懂了。

“你就不怕我吃了?”

司南拿勺子敲了敲锅沿,“你偷吃一份,占的只是这一份的便宜,若能老实送去,岂不多了份长长久久的营生?”

少年惊讶道:“你的意思是……雇我跑腿?给钱?”

司南挑眉,敢情这小子以为是白干吗?那还来?

一时间,司南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时的心情,就觉得吧,自己的好意没错付。

说话的工夫,五份小火锅都熟了。

司南一一打包好,耐心交待:“蓝布包着的是羊肉锅,是东边瓦子要的,红布包的这四份是麻辣锅,西边瓦子、宋三瓦子各两份。”

少年认真听着,一一记下。

“我刚才听他们叫你槐树?放心,不会让你白忙活,每送两份给你一个铜钱,可好?”

从州桥到两边的瓦子来回一趟连三分钟都用不了,半个铜钱一份,同时送五份就是两个半铜钱……算下来的话,比现代的外卖小哥赚多了。

槐树张了张嘴,闷闷道:“送完再说。”

“路上慢些,菜洒了没关系,别烫着人。”

“放心,我不会给你惹麻烦。”少年垂眸道。

“我说的是你。这食篮不稳当,若万一洒了,该扔就扔,别烫着自个儿。”司南失笑,年轻人还挺敏感。

槐树讶异地抬起眼,眸底有复杂的情绪闪过。

槐树很听话,去的时候没敢快走,一直稳稳当当地扶着食篮。

回来时却跑得很快,到了跟前,扶着膝盖喘粗气,“一百文,你数、数数。”

司南失笑:“就这么几步路,急什么?”

“我怕……”他怕司南多想。

司南递给他一碗自榨的桃汁,“我既然找了你,就信你。你也信我,不是吗?”

槐树咬了咬唇,喃喃道:“我见过司大官人,他……是个好人。”

司南挑眉,“所以你觉得我也是好人?”

槐树点点头。

从前原身每次从州桥经过,都会往桥下撒一把钱,虽然大部分都得交给“上头”,至少能剩下三瓜俩枣,让他们吃顿饱饭。

别人都说司家郎君高傲自负,只有他们知道,他和司大官人一样,都是好人。

司南缓缓道:“我记得,父亲在时每逢双日都会把当日剩下的饭菜用陶瓷大盆装了,放在酒楼后面的窄巷中,任由……取食……”

那些乞儿中,也有他吗?

槐树点点头,“十岁之前,我就是靠着那个大陶盆活下来的。”

这话轻描淡写,说的却是数年无依无靠、艰难求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