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卖火锅[种田]_作者:孟冬十五(333)

2020-11-14 孟冬十五

赵灵犀身份公开后,也不用再掖着藏着了,叫人从汴京快马加鞭带来几副好头面,给江小花添了妆。

一个个嫁妆担子,系着红绸,贴着喜字从江家点心铺抬出去,足足占了整条街。

当真是河间府头一份!

即便如此,钱婆子还是不满意。

她一心想着,自家儿子是要娶相国女儿、皇家公主的——还真敢想。

当地习俗,催妆的时候要“唱妆”。

女儿家的嫁妆箱子,除了父母双亲准备的之外,祖母、外祖母、姑母、姨母、伯母、舅母等女性亲戚多多少少都要添一些。

还有那些交好的姐妹,尤其是成了亲了,就算没钱,也常常会添双绣鞋、缝个头巾。

江小花性子温柔,为人和善,在裁缝铺待了这些年同绣娘们十分交好,单是绣娘们送的衣裳鞋袜就装满了一箱子。

一箱箱嫁妆抬过堂,每过一箱,押礼官就要唱一句,某某物,某某添妆。

添妆之人就会站出来,大大方方地受未来新郎官一礼。往往是长辈在前,好友在中,平辈亲族在后。

押礼官几乎唱哑了嗓子,终于还剩两担子。

一个担子很小,只放着一支歪歪扭扭的金簪——正是江小朵用十张小绣屏从赵灵犀手中换来的那支。

押礼官唱:“足金双头凤簪一支,并镶银木钗一个,金银同庆,好事成双——嫡亲姊妹江氏送!”

江小朵害羞地站出来,笑嘻嘻地看向江小花。

江小花悄悄地给她使了个眼色。

江小朵连忙站好,就见钱朗正正经经给她行了一礼。

小娘子开心又紧张,手忙脚乱回了半礼。

钱朗微微一笑,看向江小花。

江小花脸一红,垂下头。

又忍不住抬起来,悄悄看去,刚好对上郎君那双含笑的眸子。

江小花脸更红了。

钱朗笑意更深。

赵灵犀掩着嘴笑。

正要打趣两句,便听押礼官唱:“镶宝鎏金玉钏两对,南海珍珠耳铛两双,赤金飞凤累丝头面两副——结拜金兰永安县主赵氏送——”

围观百姓愣了又愣。

第一愣的是,这份添妆实成又贵重。

第二愣的是,江小花竟同皇家贵女拜了姐妹!

就连江小花都吓到了,“俏俏,你怎么……”

说到一半又觉得不妥,连忙改了口:“县主,这是怎么回事?”

赵灵犀亲昵地挽住她的胳膊,爽快道:“你拜我小娘为师,我认你作姐姐,你磕了头,我接了茶,江婶婶和南哥儿都作了见证,小花姐姐不想认了吗?”

“这……”江小花绞着帕子,一脸为难。

姐妹之情她自然不想舍,只是赵灵犀是什么身份,她怎么能腆着脸高攀?

赵灵犀不管她的纠结,只朝钱朗招了招,“快来,见过你二姨姐,也就是我。”

钱朗笑着摇摇头,像方才对江小朵一般冲她揖了一礼。

赵灵犀笑嘻嘻还了半礼。

左邻右舍瞧了个大热闹,直到嫁妆抬走了,众人的谈性还没散。

钱家那边更热闹。

钱婆子横躺在门口,死活不让嫁妆箱子抬进去,还扯着嗓子哭嚎:“大郎,你今日要想抬这些劳什子进院,就从你娘身上踏过去!”

钱朗半点不慌。

他转身走到后面,亲自把赵灵犀添的那担嫁妆抬过来,红绸一解,箱盖一开,正午的暖阳亮闪闪一照,差点闪瞎钱婆子的眼。

钱婆子猛地坐起来,抢过金头面,张嘴就要试试软硬。

幸好钱朗及时拦住,没叫她磕出几个牙印子。

“你你你、你这臭小子,为了娶那妮子进门,竟然下了血本!”

钱朗淡淡道:“儿子有钱吗?还是您有?”

“那这亮闪闪的玩意哪来的?”

钱朗道:“永安县主送的。”

“啥啥主?”钱婆子连听都没听过。

“永安县主,汝南郡王的亲女,狄将军的未婚妻子……”钱朗顿了一下,故意放慢语速,“也是我未婚妻江氏小花的结拜姐妹,赵氏。”

钱婆子僵住了。

一颗心忽高忽低,放在酒里泡醉了似的。

比做梦还做梦。

旁边有人搭腔,语气酸溜溜——

“有福还是你有福,儿子升了都虞侯,娶了个媳妇又是县主姐妹,也算咱们这河间府头一份了!”

“谁说不是呢!有了皇家贵女当妹子,悠忽悠忽也算个皇亲国戚了,将来还不是想当将军当将军,想升京官升京官?”

钱婆子一骨碌爬起来,抱着头面往里跑,“来,大郎,快些,把你媳妇的嫁妆箱子抬进去……就、就放在我屋里吧,我屋子宽敞,能平着放,压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