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不是一天,还要分好几日,所以等的人,心都焦躁不安。
趁着批卷这几日,不少考生亲眷都赶了过来,就要沾沾报榜的喜气。
顺便准备了银钱打赏官兵。
苏琉玉这院子也准备了好些银钱。
而且还不是她自己出。
四大代理自她考完就赶了过来,大掌柜考院试这么大的事情,他们想要第一个知道。
“壮子爹,你脚程快些,不知那州中报榜几日,咱们别错过小三元报榜。”
“晓得了,你带着孩子慢点,礼物都准备没有?”
“准备了准备了,还用你说。”
他们这些瑜南流民,经过四个月,终于是缓了一口气了。
家中壮力找个活并不难,善粥发了两月,差不多够他们安顿了。
洪水退后,虽然田荒了,但现在夏季,也可以种点好活的吃食。
一家人攒了几百文钱,买了觉得精贵的礼物,准备送给苏琉玉。
不止壮子一家,几乎四府的流民都派了人过来,想看苏琉玉报榜的喜讯。
此时州中人满为患,乃大魏开国以来人口基数顶峰。
连知府都惊动了,知道他们是赶来的流民,还好心的安置临时居所。
“我们府的小三元啊,真是大造之才啊。”
他欣慰的摇摇头,从案台上重新拿起朱笔,开始批阅。
“什么大造之才,这小子考的如何,还不一定呢。”
“学台大人,一甲等三名,你这次真的不亲自审么?”
审什么?
学台大人从案台上抬头。
他也是要避嫌的好吧。
“知府大人的学问毋庸置疑,我自京城而来,不过当个主考,这些杂物,还得知府大人忧心才是。”
这就压力大了。
他也想避嫌啊。
他是判卷,要是一甲等三名相差不大,那怎么判?
算了,到时候还是和各州知州商量好了。
一甲等卷子难判。
但是三甲等报榜已经开始报了。
一封封红榜自衙门由官兵送到巷学,那喜报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王氏和周氏自八月初一拜文神之日就在州中住下。
此时唱榜,老太太心里就像揪着一样。
手指盘佛珠的动作,一直持续,连院子,都走了好几回。
“娘,进屋歇歇吧,唱榜的话咱们都能听见。”
“我还是在院子里呆着,要是官兵大人来了,也能第一个把喜钱派出去。”
周氏看劝不过,只能陪着。
心里也是一阵紧张。
只是这一等,就等了一整日。
直到三甲子两百名末报完,都没有自家儿子名字。
老太太叹了口气。
“咱斐哥儿啊,还是没那命啊。”
“娘,来年考,也是一样的。”
那哪里一样,来年有小三元辅考没有?错过今年,哪里还有明年。
自家孙子怎么个脾性,她还不知道。
她拄着拐杖,开始一步步往院子里挪,想着等着怎么安慰孙子。
“报,岭南府考生林斐,于乙亥年院试得二甲子第一百三十七——”
“报,岭南府考生林斐,于乙亥年院试得二甲子第一百三十七——”
林斐!
老太太佛珠一下子掉在地上。
激动的握住周氏的手。
“咱斐哥儿,考上了!考中秀才了!”周氏用力点点头,一边握住母亲的手,一边指挥一句。
“快,快把大门打开,把炮竹放上,喜钱封好没有,别怠慢了官爷,把少爷快点喊过来。”
丫鬟婆子高高兴兴的去喊人,院子一下子闹腾起来。
不仅仅是林斐这院子,今日几乎巷学所有的院子,都热闹非常。
本来以为是报三甲等,结果连报了二甲!
官兵震耳欲聋的唱报声响彻天际。
那炮仗声更是冲天。
炸的震耳欲聋,一派喜气。
苏琉玉在屋里喝茶,看着苏有余和宋彦之,笑了一句。
“二甲子已经报完,想必你俩拿一甲应该没有问题。”
苏有余执手拿盏,轻轻吹了吹茶中浮叶,随后看向宋彦之。
“彦之兄三轮模拟,次次案首,不知这院试,名次如何。”
宋彦之擦着剑,头也未抬。
“话多。”
苏琉玉看着两人又呛了起来,有点无奈。
刚准备劝劝,却听见院子门外传来一声敲门声。
这时候,还有人敲门?
苏琉玉疑惑,和两人一起,打开院门。
院门外,林斐咧着笑,傻兮兮的看着苏琉玉。
鬓角有稍许薄汗,一看就是跑了过来。
他脸微红,少了那份纨绔,狭长的眼定定的看着她。
“考上了?以后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