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之路_作者:顾家十八(310)

2020-11-19 顾家十八

旁边的老汉看不下去了,问了一句:

“大强,你和叔说说,你去官府,那帮子老爷给你说啥了。”

一提到官府,大强抱着头的手放了下来,背也挺得笔直。

“叔,你不知道,这小状元就是我大魏天子!当朝圣上,他的银子,我不要!我不拿!”

“什么!”

周围的村民一听,吓的锄头都掉在了地上。

“妈呀!我的老天爷,真的假的!”一位妇人一拍大腿,嚎了一声。

大强赶紧点头,眼睛都红了:“皇上前些日子整治贪官,都是为我等百姓,现在国库有了点银子,也全部给咱们造水车了,娘子,这钱我不拿!”

管饱就行,咱们老百姓自己的水车,咱们自己出力气!

苏琉玉其实只派下去了一封圣旨,顺便提供了银子。

但是那些个州府官员,全是苏琉玉同窗。

起先担心没壮力来,才准备劝说一番,因为银子毕竟少。

但没想到,一劝说,完蛋了,所有壮力全部过来了。

官衙里被围的水泄不通。

“我要报名,这位官爷,给我报上吧,我虽然老了,但力气可不小!”

“官爷也把我写上去,俺虽然是个女的,但力气不比男人差。”

“写我写我,我凑个人数,书院下了学,我就过去!”

那负责登记的主簿被围的大汉淋漓,那汗滴在名册之上,墨迹都被染晕了开来。

早上还没多少人来,怎么一会功夫,这么多人。

他手都写酸了。

官衙里面挤不说,这长白书斋也挤。

那些个读书人,还有一些商贾,世家公子们,把长白书斋全部围了起来。

大家是要一个说法的。

“咱们皇上到底是不是小状元?”

“修水车银子够吗?我可以捐一点。”

“要是小状元,那这钱,我也出一份。”

大魏两极分化,底层百姓税多且重,所以穷。

但是文人不一样,他们税少,而且家族庞大,银子倒是不缺。

百姓出力气,那他们就捐钱。

这大魏,不是皇上一个人的大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竟然是小状元当皇上,那这银子方面,他们肯定帮忙。

那长白书斋的小童被围的差点摔了一跤,赶紧开口解释。

“大家安静安静,捐钱就不用了,皇上不会愿意拿百姓钱的,大伙还是回去吧”

靠!

这也太不够兄弟了!

一伙读书人又闹上了。

“华南洪灾,皇上以一人之力捐银一百八十万,大义为民,如今我等学子,愿以绵薄之力,为我大魏百姓,改善农耕!”

“北荒捷报,皇上为我将士捐粮数百石,护我大魏国墙,如今我等商贾,也愿跟随皇上,一同出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等大魏百姓愿奉皇令,为国为民!”

大魏腐败十三年,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明君,所有人都愿意站在苏琉玉身后。

有力,出力。

有钱,出钱。

他们要告诉皇上,你在为我百姓努力付出的同时,我等亦然。

长白书斋要是不愿意,他们就一起去官府!

这消息闹的,不过一天就传到了苏琉玉的面前。

把话原原本本全部递了过去。

一字不漏。

特别是华南府,更夸张,因为苏琉玉在华南最有名,水车也是一早在那边建的。

但都是骂声。

“缺钱也不说一声。”

“国库穷成那样,也不给自己留一点。”

“皇上你还是自己照顾好自己吧,我们华南农耕不用你操心。”

苏琉玉看着这些话,都可以想到那帮人骂骂咧咧的样子。

她合上那些信,心里滚烫滚烫的。

值了,都值了,她做的一切,老百姓能肯定,全都值了。春耕的折子陆陆续续上报了上来。

各地州府都感念皇上恩德,百姓齐心,乃大魏之福。

苏琉玉心里看的高兴,决定不如趁此时候,免了一些不相干的税收。

大魏税收实在是多。

什么乱七八糟的税都有。

而粮税竟然高达百分之三十!

所以苏琉玉决定,除了免了乱七八糟的税,把粮税降到百分之十,给老百姓松松气。

但一提到降税,朝臣立马反对,就连沈埕安也在其中。

“皇上,大魏国土并不辽阔,我国百姓人口也不如大齐多,要是降税,那如何发粮饷,如何发军饷?”

这句话是沈埕安亲自说的。

大魏减税的人多,劳动力少,要是降税,一年都不知道收上来多少银子。

这件事情,苏琉玉早有考虑。

“我大魏以前重文轻武,一人入仕,全家免税免徭,而旁系亲戚受此福利,也攀附其中,拿到不少免税福利,现如今,不如一起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