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之路_作者:顾家十八(445)

2020-11-19 顾家十八

众人了然,自家皇上就是聪明。

“对了,咱们厂子进这些糯米干嘛?”有人又问了一句。

最近可是全国各地都在大量收购糯米。

难道这糯米也能出酒?

众人很疑惑,包括刚刚说话的人也不知道。

“糯米自然可以做酒。”

突然,一个穿着青衫的读书人举着新买的《长白杂志》高兴的喊了一句。

他们读书人可以来酒厂做临时工,是以,一下学就跑了过来。

这会听这帮子婶婶疑惑,那读书人激动的解释了一句。

“这杂志说了,这新酒,是黄色的酒,叫做花雕,还有两个雅名,叫做状元红,和女儿红。”

“状元红?女儿红?”

厂子里的工人一下子把读书人围了起来。

“快说说,这是啥意思。”

“这寓意就很大了,比如说状元红,家里有人读书考学那一年,买坛酒埋在家中,等中了进士,才开坛宴请众人,陈酿芳香,大喜之酒。”

“还有这女儿红,家里小妹出生,买坛酒埋入树下,等成婚那年,再宴请亲友,那味道,书上说色浓味醇,极为好喝。”

谁家没有女儿啊。

谁家没有儿子啊。

这寓意喜庆,一下子吸引众人。

“我要给我幺妹买一坛,等她出嫁,再拿出来。”

“我家壮哥儿肯定要读书考学的,等出了窖,我也买一坛,埋在家里。”

皇上做的酒,当然都好喝,完全颠覆了传统那些寡淡清酒。

“听说这黄酒还有不同喝法,夏天取酸梅饮酒,冬日烧煮还要放点姜丝,而且这酒常喝还有滋补之效。”

这么多喝法。

众人又好奇了。

好想尝尝看啊。

不仅是厂工,这次黄酒的喝法还有故事那是放到了《长白杂志》上头。

引起百姓特别关注。

“书上说,酒味甜、酸、苦、辛、鲜、涩,如人生尝百味。”

“书上说,这封坛之法,是大喜必备之酒,陈酿后,别有一番滋味。”

“书上说,这是古酒配方,味道和国酿和玉仙酿大不相同。”

这能知道,但尝不到,可把人给急死了。

要等出窖,起码还要等到年节才行。

但听人口口相传,早就把这酒虫给勾引上来了。

那是心痒的可以。

“对了,你们看头条了吗?”

突然,长白书斋一个激动的声音响了起来。

头条?

众人摇摇头,这长白杂志,封面专门介绍了黄酒,众人还没有翻到头条呢。

大伙这会讨论酒来着,都把头条给忘记了。

所有人翻开一页。

入目不止一条,且一条比一条劲爆。

“卧槽!”

“真的假的!”

“服了!我真的服了!”

人群的读书人,立马爆发出狂笑之声。

这次头条有很多。

比如:“大元蔺王嘲讽顺帝反被打脸。”

比如:“顺帝有意纳蔺王为贵君。”

比如:“顺帝大街之上拉着太傅的手。”

卧槽!

最后一条什么鬼!

“我这杂志里,还有一副画,你们有吗?”

突然,翻著书的一个小童立马惊喜的摇了摇手中的画。

“你们快看!这是不是皇上!”

长白书斋门前的人一下子围了上去。

“什么画,我们怎么没有?”

“怎么就你一个有?”

“卧槽,还真是皇上。”

这幅画的署名,和头条投稿的署名一模一样。

而且此人画技显然是天工之笔,入画两人神态,举止,跃然纸上。

吵嚷的大街之上,两个谪仙之人互相牵着手,少女似乎还堵着气,闷声往前走,惊为天人的脸全无笑意。

被她拉着的男子,温雅俊逸,风雅出尘。

周遭一切都不入他眼,眼眸里仅有一人。

神色皆是纵容,任由她摆布的模样。

关键是这还不算。

这点睛之笔不在眼眸。

而在唇边一抹浅笑,不明显,但这神态把握极好。

这纵容中一下子带了丝宠溺。

让这画,完全变了股味道。

太傅!

你这又无奈又高兴的模样是怎么样啊!

皇上牵着你,你老实说,是不是挺高兴的!

是不是!

“这顾八爷,画技是越来越好了,上次那个《农家科举之路》好像也是他的写吧。”

“对对对,你这么说我想起来,好像这书还在卖吧。”

“确实在卖,就是更新太慢了,我等的都急死了。”

众人小声开始议论,又翻翻自己的杂志,却没有这幅画。

“这上面写的,限量版,随机发售,好像一府就一副吧。”

“那你把画借我临摹一下呗,皇上女装真好看,我想画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