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琉玉白了他一眼。
“爱卿是每日忙着送礼吧。”
众臣心里高呼。
皇上英明!
米大人尴尬了。
一下子焉了。
“朕邀大元太子入国小住,这方面诸多杂事,礼部这块多操点心。”
大元太子入国为质的消息,他们早就知道了。
米大人接到皇令,有了活,那是心里美滋滋的冒泡。
他一定好好尽心。
多搜刮搜刮小太子的银子,让皇上高兴高兴。
苏琉玉说话,又正色一句。
“顺启三年之初,朕在外主军事征战,如今回朝,便意欲稳固我大魏朝堂,自明日早朝起,各位爱卿要醒醒神,这次,估计有的忙了。”
皇上要开新政了!
这句话,让所有人一震。
要说新政,顺启三年,已经开了军爵制,本以为今年没有新政下达,没想到自皇上一回来,又要开了。
这把所有人给激动的。
新政一下,不知道多少人抢着分派活做,那是十足十立功的机会。
一出宫,这朝中三大派系又聚在了一起。
第一派系,当然是政三省老臣党。
以沈埕安为首,这帮老臣一听开新政,赶紧让沈老头把自家孙子叫进宫,打探打探。
把握先机,才是重中之重。
第二派系,当属尚书台受宠三人组。
米大人听说开新政,赶紧把三兄弟拉过来,准备晚上还得进宫一趟。
机不可失,谁先知道新政,提出建议,就是立功受宠的机会!
第三派系,就是不受宠诸臣和同窗。
要知道,他们这些臣子虽不受宠,但是他们有皇上考学同窗啊,赶紧开个后门,让他们也知道知道。
今晚,京城里彻底的热闹。
送礼的,递贴的,串门的,那是络绎不绝。
这后宫没人,要想第一时间知道天家的心思,还得找别的办法。
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这边在忙着送礼,忙着进宫,那边小宋大人已经进了承明殿,自己打探去了。
他是正儿八经的在朝文臣,当然,也是正儿八经的,御前人。
居在后宫,居在承明殿,这好处,就一下子出来了。
苏琉玉穿着烫金龙袍,正在承明大殿的书房批搬过来的折子。
她脸上稍显疲态,但眼神肃穆,对朝政之事,向来不敢懈怠。
宋彦之一进来就看到这一幕。
威严尊贵的天子端坐龙椅之上,正在手持朱笔,定夺朝务。
如山的奏折,把她消瘦的身子几乎挡住。
估计又要忙到子时。
他心里叹了口气,走到她身侧,替她捏了捏的肩膀。
“皇上,龙体为重。”
苏琉玉朱笔微顿,并没有回头。
“有心了。”她道:“明日早朝,是你第一次入金銮殿议政吧。”
“嗯。”
“所以,此次是过来贿赂朕,打探新政。”
宋彦之墨色的眼眸看向案台,嘴角轻笑。
“臣,想为皇上分忧。”
“彦之兄,你会养猪吗?”
“......”
“朕准备养猪致富。”宋彦之,三岁学文,四岁习武,五岁知诗词,六岁懂歌赋,是真正文武双全的小公子。
但要说养猪......
少年脑海里跳出自己拿剑杀猪的样子。
脸彻底黑了。
“臣,不会养猪。”他一脸纠结:“但臣可以试试。”
苏琉玉忍着笑,御笔未停。
“彦之兄不如再回去仔细想想,待早朝,朕听你谏言。”
这算是布置课业了。
宋彦之一走,赶到宫里的大臣也全部听到了这个消息。
今晚,所有文臣,学子,谋士,都聚到一起,讨论养猪。
当然,还有这帮子天子门生。
要说圣意,这群人也能摸个七七八八。
当初考学,这种策问题,不知布置了多少。
“琉玉兄说养猪,根本不是真正的养猪。”
“关键这题,怎么破,怎么解?”
“琉玉兄以前说,破题在政,解题在民,但和养猪,怎么联系到一起?”
是啊。
这给人整懵逼了。
政三省也懵了。
皇上把题出出来,自己这些三朝元老要是不会解,岂不是丢人吗。
沈埕安连夜带着同僚把太傅请出来了。
沈怀舟一身月华锦缎大袍缓缓而来,青丝半挽,容貌俊逸,还带着男子独有的成熟与儒雅,礼态风韵自天成。
只是这位,在听到这题目时,又无奈又想笑。
她既出题,自然希望在朝文臣可以破题,选拔这方面人才。
他虽知她想法,但却不能开口。
“破题在政,解题在民,新政亦是如此。”他道:“各位大人还是回去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