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长涯没有回答。
段启昌接着道:“你不是不说,而是说不出来,我用内劲攻你穴道,制你经脉气行,你便已经疼得张不开口。”
出乎段启昌的预料,饶是穴位受制,剧痛缠身,段长涯却缓缓张开口,嘴唇颤抖着,一字一句道:“父亲,请允我出手助人。”
他的声音虽然细小,语气却仍旧笃定如常。
段启昌面露惊色,凝着他许久,终于放松手上的力道。
段长涯深深吸气,暗自调节气韵,豆大的汗珠沾湿了两鬓的头发,嘴唇变得如肤色一般苍白。
段启昌瞧见他模样,心中又是怜惜,又是气愤,满腹的话说不出,踟蹰了许久才道:“你休得胡闹,连我都能拿捏你的弱点,更何况那几个狡猾的年轻人,就凭这带伤的身子,出手又有什么用?”
段长涯道:“我自当竭力为战。”
“你这般冲动,一意孤行,可有考量后果?”
“若是事事都计较后果,便来不及救人了。父亲,您从小教导我,习武之人当以侠义为大,难道仅仅是装点场面的虚言么?”
段启昌不禁滞住,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江湖中有那么多人,心怀侠义的并不止你一个,你把自己当成什么了?”
段长涯道:“我是段氏百年难得的天才,天极剑法的传人。”
这番话若是由常人之口说出,便是妄自尊大的狂言,只叫人发笑。可从段长涯口中说出,听上去非但没有狂妄,反倒充满苦涩。
段长涯十三岁便不再需要老师指导,十五岁之后,天极门上下无一人能与他为敌,他潜心钻研苦练,不分寒暑,十七岁那年,凭借自己的悟性,将段氏先祖传下的天极剑术融会贯通,掌握九九八十一式,达到了段启昌一生所未能企及的造诣。
段启昌一直将他视作光宗耀祖的骄傲,却未察觉他已在孤独的路上行出很远。
天极门掌门如今已年逾五旬,脸上的皱纹因痛苦而绷紧,扶着额头,低声道:“为什么我偏偏要生出一个天才……”
世子南宫忧一直坐在不远处观战,听到两人的争执,赶来劝阻,一面安抚段启昌的肩背,一面对段长涯道:“你的父亲实在是关心你,你自幼体况不佳,比常人更要小心谨慎,我的姐姐若是在世,也一定不愿看你受伤。大义虽然可贵,但伤害亲近之人,同样是不义之举,你还年轻,还是不要太固执己见为好。”
段长涯闻言,终于缄住口,但也没有认错的意思。
南宫忧在他肩上拍了拍,转向段启昌,道:“掌门,眼下就算长涯不出手,天极门是否也该派人主持公道。”
“师父,殿下,我愿代少主出战!”
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三人背后响起。
三人一齐转头,一齐看到常昭垂眸抱拳,神色一片坚决。
常昭是段启昌亲手教出的弟子之一,比段长涯年纪稍长,举手投足颇具名门正风,但事实上他并无显赫家地,而是出身市井草莽,父母都是普通农人,全靠自身勤勉,才习得一身精湛武艺,博得段启昌的喜爱。
段启昌见他主动请缨,心下大悦,当即点头应允道:“去吧,对付奸邪之人,要多加小心。”
“属下明白。”常昭点头,当即纵身投入擂台之中。
南宫忧目送常昭的背影远去,对身边的段长涯道:“你看,心怀侠义之人并不只有你一个,有他代为出手,你便不必担心了。”
段长涯微微点头,神色却依旧冷峻严肃,一双眼牢牢盯着场中情形。
常昭身轻如燕,转眼便翻上擂台,刚好落在安广厦的身旁,听到后者将拳头钻得咯咯直响的声音。
他在对方肩上轻拍,道:“安兄弟,你可还好?”
安广厦猛地转头,目光从惊讶慢慢变作惊喜:“是你!常兄弟,我记得你。”
常昭微微点头,面含笑意道:“是啊,两年前我曾随掌门拜访西岭寨,有幸与少当家切磋武艺,没想到你还记得我这手下败将,我好生荣幸。”
对面的三人可无心听他叙旧,田宫第一个开口,高声打断他的话,问道:“你是谁?”
常昭拱手自报家门。
“无名之辈,”田宫撇嘴道,“那位天生英豪的段公子怎地没来?”
常昭脸色一沉,敛去嘴边笑意,道:“我虽然不姓段,不是天生英豪,但一样是天极门弟子。”
“哼,”田宫冷冷道,“怕是他自己不敢来,才找你来当替死鬼。”
常昭摇摇头:“我不会死,该死的是你们。你们用暗器使诈,放出带毒的烟雾,分明是想对安兄弟下杀手,安兄弟的朋友舍己救人,你们却指责他破坏规矩,扭曲黑白,颠倒是非,实在是无耻至极。”说着弯下腰,将地上半片丸状的空壳拾起,举到高处,“若以为这等雕虫小技能藏住阴谋,未免太小瞧武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