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还记得那时她听完玉儿姐姐所说,心中对太后娘娘大起怜惜,又问道:“那太后娘娘日子过得这样,不是也太憋屈了?”
玉儿姐姐和她说道:“宫里就是这样。世人都看皇后娘娘位居中宫,地位稳固,膝下生育了三子一女,皇上恩宠不断,就以为是天下第一等的有福气了。”
“可清儿你想想,皇上的后宫已经算是人极少了,却也有十来位妃嫔,两位有子贵妃,家世都不低,还有两位妃,一位贵嫔。”
“这就像是一个女子的丈夫虽然极爱她,但家里还有四五个未来都能扶正的贵妾良妾放在那儿,还都生育了孩子。余下丫头姬妾还有几个,难道这女子也能说是过得好?”
看她皱起眉毛,玉儿姐姐又拿簪子敲她的手,叹道:“这还是人人羡慕的皇后娘娘呢。太后娘娘当年是妃妾,且还不是正室,上皇的后宫又那么乱,可想太后娘娘是受过多少磋磨,才有了今日。”
“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宫里的妃嫔人人都苦。就好比庄贵妃慧贵妃两位,虽然出身不是高官贵族,但也是大家小姐。若不是入了宫,尽可以与一家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成婚,自己当家做主,岂不比在宫里更快活?”
那时玉儿姐姐眼里都是叹息,她却想了想,说道:“世上有人和咱们一样,只想一家子在一起,平平安安就好,有人却想着荣华富贵。宫里千不好万不好,若能得宠生子,也能荫及家人。贤妃娘娘的娘家弟弟不就尚了长公主?”
玉儿姐姐听了笑道:“你说的确实也有理。不过太后娘娘当年并不是自愿入宫。这算不上什么秘密,只是不好往外说。你若想听,必得把嘴闭严实了。”
她赶紧答应了绝不往外说一句,听玉儿姐姐说了太后娘娘当年父亲早亡,让家里庶出的叔叔袭了爵位,太后娘娘孤女寡母没少受气。
后来上皇选秀,柳家没有合适的女孩子,太后娘娘叔婶就以太后娘娘母亲相挟,使太后娘娘入宫选秀,被选中成了上皇美人。
后来,太后娘娘在宫中生下皇上,被册封为妃时,太后娘娘的母亲已经没了。
所以太后娘娘这一生,是幼时丧父,年少为母亲入了宫,好容易挣出一口气,母亲也没了,除了皇上一个亲生儿子外,真正再是无一个亲人。
陆清那时听得都红了眼圈儿,顺着玉儿姐姐的描述,心里想象出了一位穿着暗色素色衣裳,住着素净的宫殿,年过半百,性子温柔慈和,手里常捻着一串佛珠,心里疼爱小辈,面上却不得不冷淡些的太后娘娘形象。
但她今日见了太后娘娘,发现她真是想得大错特错!
太后娘娘确实穿着一身暗色素色衣裳,上半身茶色衣裳,下面苍色裙子,都是暗色。但太后娘娘外面罩了一件翠色的褂子,上头用金线暗织出凤凰花纹,立时就显得娘娘精神奕奕!
太后娘娘头上梳着一个低髻,戴着几只点翠金簪,确实不显奢华。但一支满翠的翡翠凤凰金钗簪在娘娘头上,就这一支簪子,就能显出天家气派!
长宁宫后殿的确如玉儿姐姐所说,并没装饰得金碧辉煌,和太太的屋子有些像,一应摆设都精致低调,但没见到什么违和的装饰。
而且五间殿内,她目光可及之处都精心摆放着当季的鲜花,有的成盆,有的插瓶,姿态形状各异,简直是把御花园都搬到了殿里!
而太后娘娘对她们,也不像是玉儿姐姐说的那样,不得不顾忌着人言冷淡些……
看陆家孩子又看了一眼她身后,太后回头一看,果然是那盆牡丹,便朝她招手:“来,清儿过来,坐我身边儿来。”
陆家孩子略微犹豫了一下,还看了林家玉儿一眼,才小心坐到她跟前儿。
果然和文君说得一样,这孩子虽然姓陆,却差不多就是林家孩子了,连行事眼神都和文皎丫头像了六七分。
就是天生的活泼,再怎么样也露出来了些。
太后一笑,拉住陆清的手,又命女官:“把后头那盆花端来。”
女官们依言行事,把花小心端到太后娘娘跟前儿。
太后看了那盆花一会儿,从这盆宫里最好的花匠精心养育出来的最好的一盆红霞迎日里选出一朵,伸手摘下,簪在陆清发髻上,笑道:“果然这花还是得簪在你们小姑娘的头发上才好看,白放在那儿都糟蹋了。”
在家练得再多,此时陆清谢完了恩,也哑了声儿不知道该怎么办。
幸好坐在太后娘娘另一边儿的二公主殿下开口笑道:“祖母,我不依,清儿姐姐一来,你就不疼我了。我也喜欢这盆花儿,祖母怎么不给我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