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贵妃是个小花精_作者:香溪河畔草(718)

2020-12-11 香溪河畔草

大理寺少卿直接补位,他是四巳十几的少壮派,正好更新血液,补位之人必定对水泽忠心耿耿。

太常寺也是一样。

莫说少卿等着升迁,从礼部直接升迁一位员外郎也成了。

这一来,所有文官都缩回去了。

地方上以江南闹腾的最凶,还有学子抱着孔圣人的牌位去孔庙告庙,相互歃血为盟,抵御女子科举。

并说,女子进入科举考场,他们就罢考。

对此,元春没有驱赶也没有杀伐,而是召集了内阁与几位宗亲王爷,让他们设法解决。

元春道:“虽然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但是,而今水家是天下之主,作为天下之主,只不过是想要平等善待子民,怎么就有罪了?”

忠靖王却跟元春蹩马腿:“几千年的礼制传承根深蒂固,吾辈后人只有继承,吾等才疏学浅,对新政不甚了解,去了估计也说不清楚,还是……”

元春哈哈一声嗤笑:“几千年的礼制传承不能改变是吧?

百姓可以如此说,水家身为皇室,这般说话,不觉得自相矛盾,不觉得羞耻?

请问靖王爷,开天辟地有史以来,可有世袭制度?

尧舜禹是世袭制度吗?

人家是禅让制度,有德者居之。

再说世袭制,若是传承的礼制家规不能改变,那么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皇朝更替从何而来?

这般推算,周朝之后都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靖王爷,如此传承,不做改变,你这个王爷从何而来?”

靖王语塞,满脸紫涨。

安王平王恭王齐齐擦汗。

敦郡王顺郡王几个却瞠目结舌。

十三却勾起嘴角。

十五十六十八三人踏步上前躬身行礼:“启禀四嫂,吾等三人愿意领旨,前往江南,平息学子告庙事件。”

元春一笑:“好,三位叔叔不愧是上皇之子,有担当有责任,尔等平息孔庙事件回京,朝廷自有回报。”

安王平王也请旨,愿意去江南走一趟,宣传新政。

他们曾经去江南推广新作物,也去江南赈灾,在民间有威望。

元春抬手,命紫苏紫竹亲自搀扶两位老王:“俗话说老臣谋国,果然不差。几位王爷的善举,会载入史册,千秋万代之后,都有人记得,有几位王爷为了天下女子的生死存亡,奔走效力。”

平王安王十五十六十八个个涨红了脸:不升官进爵,青史留名也足够了。

本朝历史史官写成。

太后答应替他们立传,这是天大的惊喜。

他们已经富贵之极,余下就是一个名声,千古留名,死了也闭眼了。

几个人都是通透之人,莫看眼下有人气势汹汹,终究一日,大家都会称赞太后圣明烛照。

他们却是这一项善意新政的改革推动者之一。

几人齐齐谢恩。

再者,太后承诺都会回报。

他两人是亲王,却是递减承袭。

更为尊贵者,还有世袭罔替,世袭罔替之下,还要一个多袭一世。

新政宣讲王爷团队下达江南之后,不过半月就平息学子们的反弹。

安王平王原本就有威望,十五十六十八都是皇叔,陛下的诚意满满。

这些书生也很感动。

他们读书的目的不就是学成文武艺授予帝王家?

而今陛下这般礼贤下士,他们闹□□,陛下不仅没有打杀囚禁,还派遣皇室亲王前来宣讲劝慰,这本身就很能打动这些学子。

这些人多数都是被人挑唆,人云亦云的跟着闹腾。

其实根本没有仔细研究新政的利弊。

等待几位王爷细细讲解阐述,大多数人都通透了。

他们中虽然多数人抨击女子科举,却又都拥戴废黜残害女子的酷刑,骑木驴这种龌龊的刑罚,犯了罪行直接发配斩首就好。

至于夫杀妻,斩立决。

大多数男子也认同。

这个世上残酷到杀妻者,毕竟只是少数人。

多数人顶多是喜新厌旧,休妻和离就是。

太后娘娘并未说不许和离休妻,只是提出,女子婚姻不协调,也有提出和离的权利。

这一点虽然让人不悦,也不至于以性命相搏。

最终,太后退后一步,出台的大月朝新政,已明确表示,女子科举,不涉及朝廷了六部,只进入有关妇女部麾下的各部门任职,管辖的范围也只是设计妇孺权益。

但是,作为退出六部衙门的补偿,太后要求,朝廷出钱出力,修建国家女子太学,学业除了仿照国子监的国学不,增加医学部,农业部,工业部。

女子太学,如同国子监一般,为六局一司,妇女部,惠民署,输送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