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有申家兄弟,襄阳有刘镇南。
正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因地制宜,因敌制策,应变将略罢了。
怎么连敌人是谁,兵力多寡都不知道,便是埋头逃命?
诸葛氏恨铁不成钢,但也知道自家丈夫秉性,便没有继续多说废话。而是说道:“夫君,你奉命镇守房陵,若是仓皇而逃,刘镇南那边该如何交代?”
“我叔可为我美言,主公不会太苛责我。顶多的是丢官罢职罢了。”蒯祺理直气壮,理所当然道。
诸葛氏无奈,正因为有蒯越做靠山,自家丈夫才第一个念头想要溜之大吉啊。反正弃城而逃是肯定不会死的,反而守城有风险。
诸葛氏想了想,说道:“夫君。这样狼狈逃脱,实在是不入目了。不如我为夫君画一策,或许可以保全颜面。”
蒯祺很不相信诸葛氏的话,但是夫妻二人平常感情不错,蒯祺便勉为其难道:“还请夫人指教。”
“敌自北方来,便只有汉寿侯关羽,或是曹公大军。先观其能耐,若是大军云集便弃城而逃,若是偏师千余人,则可以镇守以待援。若是能守住城池,必定大获赞赏。”
诸葛氏说道。
蒯祺却还是狐疑,犹豫道:“兵事险恶,趁敌还未合围,可先溜之大吉。若是敌军众多,将城围拢,就跑不出去了。”
“房陵,新城,上庸三郡位置偏远,位于深山之中。敌人大军必定围攻襄樊,而谴偏师来取三郡。多半是偏师。”
诸葛氏却是断然道。
不得不承认诸葛家的基因极为优秀,便是连诸葛氏都能猜个七七八八。关平要取三郡,动用的还真是偏师。
因为关羽的主力,要围攻樊城,牵制刘表在襄樊的兵力。
而在诸葛氏再三保证之下,胆小如鼠的蒯祺终于勉强答应,先看看情况,情况不对,则立即溜之大吉。
便在蒯祺决定之后,有人进来禀报道:“大人,城外自称有襄阳宜城人马谡,特来求见大人。”
蒯祺闻言惊叫道:“真是关羽的兵马????他新野不过二三万兵马,怎么就胆敢南下荆州?”
蒯祺也是襄阳人,也知道马氏五常的大名,更知道五常之父马射在关羽麾下做从事。
诸葛氏闻言松了一口气,不是曹操大军就好了。若曹操大军来了,偏师南下上庸三郡,非得一二万人不可。
关羽兵力不过二三万,分出偏师也不会有太多人马。
“夫君,马谡定是说客。夫君可以招他入城,假意款待。而命长史招募吏民,上城守备。城中多有猎户,不差弓矢。若齐心协力,可保城池。”
诸葛氏又出谋划策道。
蒯祺还是一门心思想要逃跑,但却拗不过诸葛氏,只得硬着头皮答应。先派人联络长史,然后在大厅内设宴,这才派人去请马谡入城。
不久后,马谡便策马来到了太守府内,在随从的引领之下,来到了大堂见蒯祺,诸葛氏毕竟是妇人,避在堂后。
“宜城马谡,见过蒯太守。”马谡下拜道,声音洪亮,气质出众。
马谡做了许久的大头兵,这一次出征之前,关平拜马谡为参军,马谡恢复了士人打扮,头戴纶巾,大袖袍服,气度出众。
隐约间,那在关平面前侃侃而谈,气势极强的马谡又回来了。
“同是襄阳人,幼常无需如此客气。”蒯祺勉强镇定,很客气的对马谡说道,并请马谡坐下。
等马谡坐下后,蒯祺打算攀攀交情,便说道:“我与令尊......。”蒯祺没有说完,却被马谡给打断了。
“太守大人,闲事暂且放在一边。今日我为典农校尉关校尉的随军参军,奉命入城劝服大人开城,以免房陵百姓遭遇兵革。”
马谡诚恳说道。
蒯祺被打断说话有些恼怒,但不敢表态。闻言反而小心翼翼的说道:“听闻汉寿侯长子关校尉迎娶了长沙太守刘磐的女儿,双方为儿女亲家。如何今天反而兵临城下?”
“汉寿侯与曹操绝交,志在兴复汉室。刘表汉室宗亲,与之联合其势使然。但刘表却轻慢汉寿侯,那关刘氏自从入门之后,屡次不敬公婆,交横跋扈,多行不法。汉寿侯这才知道,刘表不是兴复汉室之人。于是与江东吴侯约定,合攻荆州,南北而治。双方携手,抗衡曹操,兴复汉室。”
马谡还是说了这些场面话,当然话中多是虚言。
关羽根本没有与孙权做好约定,只是恐吓而已。
而蒯祺果然六神无主,差点瘫软下来。心想,“那江东孙权十分厉害,又与荆州一方有杀父之仇。汉寿侯关羽威震天下,河北一战,所向无敌。若南北夹击荆州,怕不仅仅是三郡不保,便是连襄阳也保不住。若是如此,我若是弃城而逃,逃回襄阳,岂不是刚脱离虎口,却又进入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