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人,需要知道玻璃是怎么制造的?
一个正常人,需要知道蒸汽机是怎么制造的?
关平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忽然,关平看到了张雨在织布,她小手下的织布机。好奇问道:“一匹布,作价几何?”
“一万钱。”张雨对于此事显然是如数家珍,一边拨弄着织布机,一边随口回答了太守大人。
“这么贵!”关平咋舌不已。
一万钱可以购买一头耕牛,三万钱可以在幽州换取一匹战马了。这一匹布凭啥卖这么贵?
关平是个好学的家伙,不懂就问。于是张雨笑盈盈的看了一眼这个不懂事的太守大人,说道:“一来丝麻贵,成本高。二来太守大人可知道一匹布,有多长吗?”
“不知道。”关平很乖的摇了摇头。
“十丈。”张雨笑道。
关平咋舌,十丈就是三十三米。一匹布居然有三十三米????这么一算,一匹布价值一万钱,似乎也说的过去了。
一米布,差不多也就三百钱而已。
布是好东西啊,在这个时代可以当做钱币来花销的,乃是硬通货。正所谓财帛,财帛,帛便是布的一种啊。
关平的心思不免活泛了起来,这生意好做吗?
应该好做吧?
关平记得诸葛亮控制下的蜀汉,可是依靠出口蜀锦获创造外汇收入,以支持北伐大业的。说起来,确实有点搞笑。
蜀汉几乎连年出兵北伐,曹魏为之焦头烂额,但偏偏上层权贵以穿戴蜀锦制作的衣衫为荣,又为蜀汉提供了财政帮助。
一笔烂账。
“一匹蜀锦,价值几何?”关平又不耻下问道。
“一匹蜀锦,价值三万钱吧。这还是在巴蜀地区的价格,若是出了巴蜀,可能价值四五万不止。”
张雨对这方面还真的很精通,说道。
关平听了之后,眼睛发亮,迫不及待的问道:“蜀锦好做吗?”
张雨笑而不语。
关平顿时泄气了,想想也知道,既然号称是蜀锦,肯定是出产自巴蜀地区的好布,技术可能握在某些世家大族的手中。
若是蜀锦这么好做出来,北方人能高价购买蜀锦吗?
自己制造不香吗?
关平已经对制造蜀锦死心了,但对于织布却还是心思活泛,便问道:“那一匹布需要多少成本,制作又需要多久?”
“需要九千钱做成本,制作好一匹布。”张雨说到这里想了想以后,才回答道:“闲来无事织布,需要一月才能织好一匹布。”
关平心里头计算了一下,闲来无事织布,一年可以得十二匹布,赚一万二千钱,换算成粮食有一千斤,乍一听,不错啊。
但张雨又说道:“虽然一匹布价值一万钱,但是商人收购一匹布,只有九千二百钱左右。”
关平心里头凉凉。
得,感情一匹布也就赚二百铜钱。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如果织布真的这么好赚钱,那么整个天下女子都不做农活,改行做织布吧。对了。
张雨说的这种布,便叫绢布,材料乃是熟丝线。
这是整个汉朝中高档的布,也是硬通货的布。
普通百姓一般穿麻布做的衣裳,顶级权贵则多是穿绢布,蜀锦制作的衣裳。
关平相中了这个生意。
关平琢磨了一下,决定从两个方向抓这件事情。一是办厂,而是改进一下织布机。
第一个很好理解。
关平知道这个时代的绢布,之所以能够生产出来,完全是依靠类似于张雨,老妈刘氏这样的女人,在家中织出来的。
女人织布补贴家用。
或许有小型作坊,但应该规模不大。
办厂子才提高工人们的技术,生产效率,也才能大规模的将绢布生产出来,并节约成本。
大规模的收购熟丝线,大规模的生产出绢布,从而成为行业龙头,可以掌控整个行业。
关平做事向来是轰轰烈烈,目标很高的。正所谓先制定战略,然后才想办法在战术上取胜。
就算不能形成绝对掌控,办厂生产绢布,也可以改善房陵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毕竟办了厂子就需要招募工人,招募工人后得给工人发钱。
第二当然是改进一下织布机了。
这也很好理解。根据张雨所说的,关平得出的数据是一个还算熟练的妇女(张雨),半个时辰(一个小时)能织出一米绢布。
如果能将织布机改进,哪怕是只提高一丢丢的效率,也是莫大的优势。
可惜关平不是工科狗,否则就发明珍妮织布机一下子搞定了。所谓珍妮织布机,乃是工业革命的象征之一啊。
可惜关平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