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关平当老大_作者:三七开(309)

2020-12-28 三七开

但其实账目不是这么算的,销路,收购熟丝线总得有人去做,关平当然可以派遣文官去做,但显然商人肯定更在行,更便利一些。

让文官去收购熟丝线,那肯定不会有商人好。

要想赚钱,就得分出利润,让别人也赚钱。

这与打仗是一个道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钱粮,士卒哪里肯帮你拼命厮杀?

所以关平给了李忠等人三成干股,等工厂办起来,就做个甩手掌柜。当然账目一定要清楚,派遣文官小吏前往监察账目是肯定的。

而李忠等商人也不蠢。他们这些人都是房陵郡一带本土商人,每个人都有不少家财,但是家财最多的李忠,也不过只有七八百金而已。

而关平出面办厂,利润大的难以想象。三成干股,一年的收入简直是恐怖。

因而李忠等五个商人,便一口应下这差事,心甘情愿的给关平当打工仔。

嗯,说是打工仔有些过份了。

应该算是合伙人吧。

而办厂也不是说办就办的。房陵郡有九座县城,山路很远,女工们不可能全部集结起来,设立一个五千人的大工厂。

需要在每一座县城内办工厂,买来了熟丝线分去各个场子,出了布集中去卖。

而九座县城人口是不一样的,房陵,上庸二县人口多一些,其余七县人口少很多。

每一座工厂,招募多少工人,得需要从人口角度上,进行合理的计算。

其次是场地,织布机的制造,以及规章制度。

还有官府安排的监察人员,账房等等。关平不仅与李忠等人商议,还让孙乾找了一个比较精通理财的诸曹小吏一起参加进来商议。

将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等明年开春之后,这工厂便能办起来。而李忠等商人也提供给了一个比较妥当的方案。

“大人。这我们生产出了布匹,销售去巴蜀,荆楚也需要人员成本的。不如在房陵北方的汉水南岸,选一个平坦的地方建造一座集市。北方布匹少,不少商人来南方进购。我们房陵虽然位置偏远,但既然卖出去的布价格低廉,就会吸引北方商人来购买布匹。再则,汉水通巴蜀,荆楚,向北也有坦途,也不算偏僻。”李忠精神奕奕的拱手说道。

商人们见有利可图,自然是精神奕奕。来的时候,却是仿佛猫儿一般,低眉顺眼,小心翼翼呢。

没办法,商人的地位不高也不低。

但因为家里有钱,最怕的就是官府惦记着。

李忠这帮商人来的时候,绝对是兢兢业业的。“好,那便选一个地方,作为集市。等有了布匹,我便派人去新野宣传一下,北方来的商人,自然也会来房陵购买布匹。”关平笑呵呵的说道。

新野的特色是糜氏酒,这酒已经远销东亚了,是驰名商标。

新野南北商人汇聚,既然北方缺少布匹,房陵如果能拿出更低廉,又保证质量的布匹,而且新野与房陵并不远,商人们肯定愿意来房陵购买布匹。

正如李忠说的一样,这是节约了贩卖布匹的人力成本。

至于集市设置在什么地方,那当然是好的渡口,而且渡口附近还需要有一块不小的平地。

既然是贩卖布匹的集市,那可能会形成一个小镇规模。

而且如果布匹生意做的太大,资金太多的话,也需得小心防备有人窥视。最好也设置个乡长,招募衙役进行管理。

而且,最好在附近设置军营。

防火防盗防军阀嘛。

对于集市的地点,关平立刻有了目标,便先派遣一名文官任了乡长,并多派小吏,前往辅佐建设管理。

加上要在九县设置工厂,并且建造战船,招募训练新兵,房陵郡内的民军建设,一下子热火朝天。

事情先分摊下去,等过个几天,关平会去集市看看。

这日上午,关平得知了一个消息,便来到了太守衙门前院内。前院内,立着几个苦哈哈的山民。

关平认得其中一个,正是那日打猎的时候遇到的张姓山民。山民之中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老者身穿庶民褐衣,穿着布鞋。衣服上打满了布丁,十分寒酸。但是一双眼睛却极为有神,有读书人的气质。

关平猜测,此人可能是隐居的寒门士人。

“见过太守大人。”那关平认识的山民见到了关平之后,立刻带头行礼。关平一脸笑容扶起了那老者,然后说道:“敢问老先生姓名。”

“回禀大人,小人张邦。”老者很是恭敬的回答道。

随即关平与这老者一番交谈,得知这老者确实是寒门士人,因为迫于官府的横征暴敛,于是率领张家人躲避山中,又陆续有他姓投奔,于是有了三十二户人家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