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亮在长江北岸选了一处地方,让丁奉建造水寨,操练士卒。
蒋琬后至。
这日诸葛亮亲自出城迎接蒋琬进入郡守府,二人在大堂坐下。蒋琬二十岁出头,姿容雄伟,体魄健壮,乃是与诸葛亮如出一辙,伟岸丈夫是也。
衣冠雍容,非常大气。
“前日去隆中拜访,听贤弟(诸葛均)说,兄长前往汉中投奔关杨武去了。乍闻兄长成了江夏郡守,屯安陆,着实是吓了弟一跳。”
蒋琬颇为爽气,坐下后从容笑道。
“却是恰逢其会,受了汉寿侯的职,奉命镇守江夏。”诸葛亮解释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为兄欲聘请贤弟为江夏长史,前往招抚陈兰,雷绪,不知道贤弟意下如何?”
蒋琬轻抚胡须,然后才答道:“这二人是贼寇,需得恩威并施。我为前部游说,张将军为后部,方才可以。”
“好。”诸葛亮欣然点头,然后让蒋琬先行,张老三率领二千精兵后行,恩威并施向雷绪,陈兰。
关平屯在房陵,招募房陵西部大巴山的山民下山,以扩充人口实力。这并不是关平的专利。
正所谓杀人越多,天下越乱。所以纵观史书,成功者,必以安抚人民为主。
曹操早年屠城,后来也改了这么毛病。
诸葛亮在来江夏之前,便考虑过如何治理江夏,发展壮大了。陈兰,雷绪二人乃是天赐之人,不取则必为他人所取。雷绪,陈兰本是袁术部将,后来袁术称帝,上下离心。袁术兵败投奔雷绪,陈兰,二人拒绝收留袁术,成了盗贼。
二人屯兵在江淮之间,既种田守备,又出兵劫掠。使得江淮残破不堪。曹操专心应对北方之事,没空管这二人,便派遣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就安抚这二人。
而扬州这地方,乃是孙家势力与曹操势力反复争夺之地,双方都管不了这二人,这二人日子过的倒也是逍遥。
二人屯兵的地方,乃是庐江北方的天柱山,山绵延二十余里,山高路远。更何况江夏距离天柱山还有许多山路。
蒋琬奉命出使在前,连辇车也坐不得,只能坐上驽马,带着随从翻山越岭。
后方张飞率领二千精兵也艰难的行走在山路上,张老三不时下马步行,将长矛当做拐杖步行。
一边走一边直骂娘,“真是穷山恶水。”
其实此地山路行军,极为危险,大军排列成长蛇,前后不得相救。需得精锐前往,否则极容易溃败。
诸葛亮知道张飞骁勇,威震天下,其部又是精锐,才让张飞作为后军,以做蒋琬后盾,起到恐吓作用。
蒋琬坐在马上,冠有些戴歪了,汗流浃背,浸湿了衣衫,有些狼狈。“先生,前方就是天柱山范围了。”随从中有一位向导,指着前方说道。
蒋琬抬眼看去,便见到前方几座山头上布满了山田,也似有人影在山上,不由点头。
随即蒋琬在随从的搀扶下,翻身下马,走着小山路,往上行去。过了不久,便遇到了一队兵卒,兵卒弓上弦,刀出窍,厉声问道:“你是何人,胆敢闯入天柱山。”
昔日马良也曾经带着张苞进入山区,剿灭了山贼。但那批山贼却是乌合之众,而眼前这批士卒,却是精悍酷烈,乃是百战之兵。
只需稍微整编,便可为精兵悍卒。
蒋琬见之不惊反喜,随即拱手笑道:“我乃是诸葛江夏(诸葛亮)麾下长史蒋琬,奉命求见陈兰,雷绪二位将军。”
这帮兵卒多是文盲,但也知道对方说的乃是复姓诸葛的江夏太守,而江夏与庐江比邻,因而不敢怠慢。那为首的兵卒,便刀入鞘,说道:“随我来。”
而后蒋琬又翻身上马,走了七八里的山路,来到了天柱山上。这一带应该便是陈兰,雷绪统治的中心了,山寨坚固,人众众多,山寨上立着“陈”,“雷”字旌旗。
兵卒引蒋琬进入军寨内,寨内男女都是好奇张望。蒋琬微微昂首,观看寨内男女,多半都是面黄骨瘦,便若有所思。
不久后,兵卒带着蒋琬来到大寨,至于随从人员,则留在寨外。进入大寨之后,蒋琬便见到了两个汉子坐在北方位置。
这二人都是体魄强壮,面容衡阔,只是一个肤白,一个肤黑,都是正襟危坐,大马金刀。
“江夏长史蒋琬,见过二位将军,不知二位将军哪一位是雷将军,哪一位是陈将军。”蒋琬举止得体,从容行礼道。
“我是陈兰。”肤黑的壮汉开口说道。
“我是雷绪。”肤白的壮汉开口说道。
然后雷绪,陈兰都是说道:“蒋长史有礼。”然后也请蒋琬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