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关公都成为了佛教,道教的天神,不就是人编撰的吗?很多佛教的规矩,都是照搬道教的。
华夏的佛教,与印度的佛教简直是两种东西。
对我有利,那就加入啊。
所以宗教这种东西,真的是虚无缥缈。狂信徒多出于普通民众。
却说关平在道宫定下了宗教协会之后,便让周雄带队,前往城外马胜等工匠居住的地方,张远等道教炼丹道士,也都到那里去了。
这个地方在南郑城外,一片良田的当中。这片良田,属于官方的,也就是关平的。而这个建筑,则是一座小型城镇一般,与房陵城的文学馆是一个性质。
以后这里就是关平的科学院了,也木匠,铁匠,工匠,炼丹道士组成的科学院,滑稽不?
关平不仅不觉得滑稽,反而觉得期待感十足啊。
来到了这座城镇之后,关平在一个空地上召见了自己的科研人员,一群工匠与一群炼丹道士。
两帮人泾渭分明,互相瞅瞅对方。
这帮家伙是谁啊!!!!!!
“马胜。”关平双手叉腰,叫了一声马胜。
“将军。”马胜连忙低眉顺眼的上来。
“这就是这里的负责人了。马胜。一位好的铁匠。以后他管你们的伙食,俸禄。你们要研究的事情有许多,暂时为制造出更好用的纸张,其次是制造出水泥,然后是想办法用高炉炼钢。”
关平昂头对众人说道,主要是对炼丹道士们说的。这帮工匠太蠢笨了,靠他们是难以发展出更好的东西的。
众道士面面相视,随即张远从中走了出来,冲着关平拱手问道:“敢问太守大人,什么是水泥,什么又是高炉炼钢?”
“水泥就是想办法将石灰岩烧制成为一种粉末,添加水,沙子之后,可以迅速凝固,将道路制造的平整的东西。至于高炉炼钢,你们不是擅长丹炉炼丹吗?想办法把铁烧成铁水,练出钢啊。”
关平双眸炯炯有神的看着张远,对于这帮道士真的是期望很深呐。
我真是天才。
让道士想办法用高炉炼钢。
炼丹炉与高炉,还不都是有个炉字?
哈哈。
反正胡乱搞吧。关平自己不懂,只能强逼人们为他服务了,不管是铁匠,木匠,还是道士。
拿来就用吧。却说关平在汉中胡作非为,竟然要改革宗教,自立天帝神话传说。又拿炼丹道士当科学家使用,不仅要造出水泥,还要造出高炉炼钢来。
不仅仅是解决了五斗米教的问题,还想一口吃成胖子。
不过若真能练出钢铁与水泥来,自然是功在千秋。
不过这在另一样东西面前,就都是假的。
华夏自古以来诞生了多少聪明绝顶的人,一本天工开物,便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但是华夏人弃之如履,反而欧洲人如获至宝。
火药,热武器是在华夏先产生的,但最终欧洲人用热武器打回来了。
这便是差距啊。
华夏并不差聪明才智的人,而缺乏技术的生存土壤。
这另一样东西,便是真正利在千秋的存在。扫除文盲,促进科学发展。
建安十二年末,以马射为馆主的文学馆,便开始教授二千名士人学习洛阳官话,学习课本知识,字典,拼音。
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整个房陵郡内建立了四十个学堂,每个学堂有四十个老师,这些老师享受着优越的生活,待遇。
每个学堂,暂时设计是招募四百个学生。但是对于能否召集到一万六千个学生,其实马射他们是没有底的。
关平之前就计算过,房陵人口三四十万,那么二十岁以下的男孩,就应该有二十万左右,甚至更多。
汉人可都是很能生的,一年一个孩子,大的拉着小的,一看一长串。
招募一万六千学生,看起来只是总数是一成不到。但是学习的事情,只有家境殷实的人才会关心。
如普通民家,孩子六七岁开始就做家务,再长大一些,放牛,去农田里忙活,比比皆是。
孩子也是半个劳作力了。
现在将孩子放出去读书,等于是放弃了家中的半个劳作力。
别跟农民谈什么未来,能让孩子去上学的农民,绝对是少数。
而士人人家,可能又不一样。士人人家,可能会自己给孩子启蒙,从小讲精英教育,可能也不会让孩子去上学。
所以这一次招募学生,范围其实非常狭窄的。
不过有一件事情,也是房陵的优势。那就是因为房陵郡各城中,在织布厂做女工的人非常多。
只要家中有女眷在织布厂上班,那家庭条件肯定优越不少。家中优越,就有可能会送孩子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