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一边策马飞奔,一边有空看向道路两侧的良田,庄稼,不住的点头,心想。
“好啊,人民安居乐业,农业井井有条。这位蒋公琰做的不错。我们明年的粮食,可全靠这片庄稼了。”
蒋琬乃是零陵人,廖化是襄阳人,二人的家乡相去极远,但蒋琬多在襄阳活动,廖化认识蒋琬。
荆州帮嘛。
不久后,廖化率领随行骑兵到达了安陆城。城池倒是开着,有许多人进出城池。毕竟这片地方人口极多,人多的地方少不了商人,旅人。
不过因为目前江东与关家还处在战乱,所以城门虽然开着,但是有一队士卒正在盘查行人。
廖化率领五十骑兵动静不小,立刻被守卫拦下来了,随即验明正身之后,廖化一行人被邀请翻身下马步行。
于是廖化等人便牵着马,到达了江夏郡守府。
蒋琬目前总摄郡中之事,在郡守府内办公。蒋琬闻得廖化来了,不由亲自来门口迎接。
“蒋长史。”
“廖将军。”
二人虽然见过,但其实不太熟。只是后来互闻芳烈,廖化有好色之恶名,也有计赚刘琰的美名。
而蒋琬少有盛名,此番治理江夏也是居功至伟,都是优秀的人。
互相见过之后,一阵寒暄。蒋琬便将廖化邀请进入书房谈话。坐下之后,廖化也很直接说道:“此番回军江夏,却是南郡那边待不下去了。”
廖化粗略的将情况说了一遍,然后才道出目的,说道:“临走前,诸葛江夏让我们在安陆一带募兵,也请扩增陈兰,雷绪二位将军兵权,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顺便我也来讨要军粮。还请蒋长史,多多关照。”
这件事情廖化没想到会出意外,因为江夏是有粮食的。去年曹操南下,新野城外的粮食都烧掉了。
但是诸葛亮将江夏的粮食全部抢救了过来。
虽然目前的兵力有点多,但安陆目前的粮食应该还是充足的。
但是蒋琬却露出少许难色,廖化不由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肚皮,狐疑道:“蒋长史,可有难处?”
蒋琬点了点头,他在案几上找到了一张绢布,起身递给了廖化,说道:“主公命陈兰,雷绪各自增兵至五六千人,又从陈到将军派遣了五千精兵过来,还任命我为校尉,领兵五六千人。”
这个命令已经重叠了。
诸葛亮让王威等水军增兵至二万二千人只有,命陈兰,雷绪各自增兵至五六千人。而抛去重叠的命令,便是蒋琬以长史领校尉募兵五六千人,陈到派遣五千精兵过来。
廖化看到这个命令,也是龇牙咧嘴。
等等,脑子有点乱。
让我捋一捋。
水军增兵至二万二千人,陈兰,雷绪一起增兵至一万一千人,蒋琬以长史领校尉五六千人,陈到派遣了五六千人过来。
这安陆一带的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了惊骇的四五万人。
这四五万人还是实打实的,起码四万五千人。
这新招募来的兵与老兵,战斗力当然差很多。但是肚皮是一样的,一下子有四万五千左右的嘴需要吃饭,也难怪蒋琬露出难色。
不过蒋琬到底还是蒋琬,历史上哪个蜀汉四相,诸葛亮常在外,他在内足兵足粮,绝非百里之才。
蒋琬一咬牙道:“廖将军放心,募兵简单,目前江夏人口众多,民间有不少存粮,粮食想想办法也能凑一凑的。”
廖化顿时放下心来,军队如果没有粮食会出问题的。尤其是现在要靠士卒打仗的时候。
蒋琬的能力,他还是能放心的。
放下此事之后,廖化不由想起了未来。
虽然他好色如命,怎么努力都减不掉肥肉,是个强壮的胖子。但这些年兵书也没少看,而且天赋不错。
目前是殷观在襄阳,陈到在新野,关羽在南郡与周瑜等人对峙,关平在秭归,诸葛亮困守成杨,蒋琬在安陆。
各方互相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所以才出现诸葛亮让王威,陈兰,雷绪等人增兵,又殷观下令让陈兰,雷绪增兵这等重叠的命令。
关家是充分信任了各方面人员的才能啊。但管中窥豹,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大量增兵。
安陆是增兵的重中之重。
而且陈到的兵马是关家在荆州最精锐的兵马之一,也调遣了五千余人过来。
这是为什么?
当然是要渡江打鄂县,西陵。
南北江夏的地理位置都同样重要。
北方江夏的安陆,握在关家的手中,暂且先不提。南方江夏,南方长沙便是崇山峻岭,不好行军,江东人将不少辎重,粮食都屯扎在鄂县。
因为南方不好行军,所以江东人不管是进退,只要走陆路,都需要从西陵,鄂县一带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