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各个头,都没有想要诸葛亮发挥什么作用。但是消息却还是有传来的,天南地北四方的消息,不断汇总到诸葛亮的手中。
诸葛亮对于局势的发展,了如指掌。
这日下午。
阳光灿烂,将成杨城池染成了金色。城西的周泰大营,则是固若金汤。周泰坐镇此地已经数月之久,自然将营寨修葺的极为坚固。
对于士卒来说,这也是养精蓄锐,所以士气十分高。老实说,以诸葛亮,李正这一部兵力,哪怕足有将近万人,要想攻入周泰大营,那也是不可能的。
城池上,城门楼前挂着“关”“李”“诸葛”等旌旗,“关”字旌旗居中,其余二面旌旗位在左右。
若说周泰的兵马士气极高,诸葛亮,李正这批兵马修整多日,士气也是极高的。再说有城墙作为防御,城中守城器械巨多。
稳如泰山。
女墙前,李正望向周泰大营,他身披甲胄,挂着大氅,手按剑柄,面容严毅,极有威势。
这位关平一手提拔起来的房陵大将,如今威望越发高了。人称“智勇双全”。
虽然李正马战不行,但是没有人认为他不勇。
所谓勇,并非单指自身武力,也可以说是勇敢能战。
李正的副手,营司马也在旁边。
“将军,局势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最近各种消息汇总,营司马也不免心思浮动,开口问道。
“不要胡思乱想。不管怎么样,都是胜者为王。而关家,永远都是胜者。”李正斩钉截铁说道,随即回头看了一眼城门楼上的“关”字旌旗。
“诺。”营司马为李正的气势所夺,凛然应声。
便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李正回头看去,便见一位小吏从城下走了上来,气喘吁吁。
“将军。诸葛江夏有请。”小吏躬身行礼道。
“好。”李正点了点头,然后命营司马小心戒备,莫要松懈。这才率领亲兵大步走下了城墙,翻身上马,往诸葛亮的临时宅邸而去。
至门前也不虚禀报,入得大门,往书房而去。书房内,诸葛亮正坐在主位上观看案几,案几上放着一张地图。
诸葛亮听见动静抬头对李正说道:“李将军不必多礼,过来坐。”
李正却是刚想行礼,闻言便作罢了,来到了诸葛亮的面前,二人隔案对坐。诸葛亮继续观看地图,而李正则是目不斜视。
片刻后,诸葛亮才抬头对李正说道:“李将军,如今局势如此,不知道李将军心中,可有想法?”
“孙权会退兵,我们恐怕也占不到什么便宜。”李正没有与之前对营司马的一番话,应对诸葛亮,而是从容回答道。
显然李正在此之前,已经在心中盘算过了。
“若是没有意外,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孙权慢慢退兵,我们慢慢收取南郡,江北江夏,然后屯兵油江口。孙权会在长沙,西陵,鄂县一带屯扎重兵,然后分兵回去江东,讨平山越。”
诸葛亮点了点头,然后右手指了指地图,画另一个圈道:“现在孙权在南郡,江夏诸县的官吏,恐怕已经开始弃城回去了。”
李正点了点头。
这便是正常的局势发展。
关家有十几万人,孙权也有十几万人,虽然孙权后方失火,但并没有地盘丢了,只是地盘不稳罢了。
长此以往,肯定不行,但短时间内还是不至于崩溃的。
而江东将军都是精英,孙权又不糊涂,双方除非真想拉开架势,拼个死伤十万,大干一场。
否则便可能会和平收场。
正如诸葛亮所说,孙权缓慢退兵,关家则必然会渡江到达油江口,与孙权分湘水而划分荆州。
孙权得三分之一江夏,长沙郡而已。
而孙权想要拼个你死我活吗?显然不想。
关家想吗?
关家也不能,因为关家的目的只是保有荆州而已,更进一步是取益州。若是在荆州与孙权火并,那便没有取益州的兵力,或者说延缓进取益州的时间。
而北方曹操也不是吃素的,有情报说曹操打算西攻马超,韩遂,若让曹操进一步强化北方,南下汉中。
而关家那时候如果没有益州,汉中便也危险了。
所以关家是不能与孙权真的拼命的,只能是装作拼命,摆出凶狠的姿态,逼迫孙权退兵。
正常会这样发展。
诸葛亮也是这个想法,但是诸葛亮还有一点小干货。
“目前我们不能与孙权拼死一战,导致兵力受损。但是尽量的吃下孙权的兵马,为后来攻取江东做准备,也是需要的。因为从大局方面来说,不管是曹操,孙权,马超,韩遂,士燮,都是敌人。若是关家保有益州,荆州,也可舟船南下,直平江东。削弱孙权,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