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长安_作者:盐盐yany(324)

2021-01-05 盐盐yany 年上 he

阿福:“……”你俩是商量好的吗?

于是便有苏宅二人齐齐出现在兴庆宫门口,面面相觑一番,又齐齐把视线放到了对方的食盒上。

一样的款式,一样的东西,甚至连摆放的方式数量都是一模一样。

曲伶儿悻悻道:“苏哥哥,你来看王爷啊?”

苏岑暗道自己怎么就沦落到和曲伶儿一般见识了,偏开几步佯作不相识,“你找你的,我找我的,就当咱俩没见过。”

曲伶儿也正有此意,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叫心意,两件一样的那就是随意了。抬腿便跑:“我看到东市新上了桂花酿,我再去给祁哥哥买两坛!”

苏岑:“……”

进了兴庆宫,李释尚还没回来,苏岑绕着龙池走了一圈,眼看着秋菊开的正好,佐酒也不失为一种雅兴,遂又采上几束,捎带着一起来到湖心亭里。菊香幽幽,酒韵袅袅,到时候对酒当歌,湖心赏月,再一起吃着红糖糍粑,岂不乐哉。

于是,苏宅的二人守着着一样的红糖糍粑、桂花酿和菊花,等着两个从宫里回来的人。

守了一夜,两个人却一个也没回来。

第二日一早,苏岑才知道竟是昨夜的祭月礼上出了事故。

崔皓在祭礼期间,把一个老翰林给打了。

第169章 翰林

消息还是从号称“京城琐事无所不知”的郑那里听来的。

郑供职翰林院,被打的那个刚好就是他的直隶上司,一个正儿八经从永隆年间就一直待在翰林院的老翰林。

翰林学士,说起来本身无秩品,却掌管着诏拟内制、参与机要等重要实权,后来更是与礼部一起统协科考事宜,在天下文人仕子眼里是顶清要又尊贵的职务。

而登科的仕子之所以挤破了头想进翰林院,更是因为这里不失为一块跳板。

科举,入翰林,拜官入相,一条龙下来,是最正统的升迁方式,但凡是家里有些条件背景的,都以能把自家孩子送进翰林院为傲。当朝的大多数尚书、侍郎乃至左相温修皆是翰林出身,而像柳、崔皓这样的寒门子弟便只能另辟蹊径。柳是正赶上时局动荡,得到楚太后一手提携才有今日成就,其他人没有这份际遇,要想入相,只怕是难上加难。所以英国公费尽心力把郑弄进翰林院也不无道理,毕竟谁不愿意自己儿子顺风顺水一路高升,那些坎坎坷坷的弯路能不走就不要走了。

而咱们这位挨打的孙翰林,从永隆十二年赐进士出身后就待在翰林院,要论资历,翰林院里没人比的过他,可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依旧只是个翰林。

这么些年来目送同僚们一个个从这翰林院里出去,封侯入相,风头无两,这升迁的迹象却一点也没落到他头上,这就好比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着鸡窝不下蛋,占着这么好的资源几十年来却没提升一星半点,追根究底,只因为一点,这人的嘴巴太臭了。

据郑说,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翰林院里洒扫的奴仆,就没有没被他骂过的,所以刚有一点升迁的迹象就被自己骂没了,这人不待在御史台,而是在翰林院,当真是屈才了。

而且这人可能是因为屡次升迁名单里都没有他,满腔抱负无从施展,还患上了嗜酒的毛病。别人喝一点酒可以作千古文章,他喝一点酒可以骂三天三夜。

而这次挨打,就跟他这点破毛病不无关系。

他竟然在祭月礼上骂了柳。

祭日于山,祭月于坎,每年祭月礼上需得击鼓奏乐,祭月迎寒,还得撰写青词大声诵读之后焚烧祭天,以求人间诉求上达天听。而当朝青词撰写的最好的,就数右相柳了。

而孙翰林就是在柳诵读青词之时骂了两句,偏偏就被柳的铁杆追随者崔皓听见了,崔皓二话没说,一拳上去,孙翰林嘴里当即就漏了风。

苏岑问:“他到底骂什么了?”

“那谁知道?”郑撇撇嘴,“他也不能在祭月礼上明目张胆地放声大骂啊,也就是自己碎碎骂两句,好巧不巧,他身边是崔皓,哪怕是柳本人呢,估计都没这么大反应。”

苏岑凝眉思忖了片刻,又问:“后来呢?事情怎么处理的?”

“还能怎么处理,”郑摊了摊手,“小舅舅大手一挥,两个人都下了狱,好好的祭月礼被搅得一团糟,祭月不像年尾祭礼,今天不行了就再换一天,毕竟这月亮挂在天上,一月就圆这么一回,折腾了半夜功亏一篑,小舅舅能不生气吗?”

苏岑点点头,难怪昨夜人一晚上都没回来。他空等了一夜,临近天明,却是自己又跑了回来,还告诉兴庆宫的下人,就说自己没来过。李释回来一夜未眠必定身心俱疲,他不想到头来还得为了他这点小事分神。但事情不弄清楚心里终究有个坎,这才一大早就过来堵郑,想从这里了解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