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被稍稍安抚下来,接着问:“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苏岑道:“我想去内府看看。”
“内府?”郑愣了愣,“去内府干嘛?”
所谓内府,其实就是一座资料库,一方面用以藏书,搜集整理现存的经、史、子、集,分类整合,以传后世。此外还负责存放资料,官员履历、宫人生平皆有收录,留以备查。
“我们都遗漏了一个问题,我们从开始调查陈英就是从目前着手的。我们以为是李晟找上了陈英让他栽赃王爷,可是从陈阿牛的供述来看,陈英跟那个带扳指的人应该是早就认识。那有没有可能陈英栽赃王爷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筹谋?”苏岑顿了顿接着道,“陈英从武德十三年就入了宫,那个时候永隆宫变还没发生,崇德太子也还在世,陈英在掖庭局当过值,掖庭局与东宫之间就隔着一座太极宫,彼此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没有可能那个时候李晟就已经认识陈英了?”
“对啊,”郑猛一锤手,“有可能这陈英又是承了那什么崇德太子的恩情,就像……就像……”
宁三通不由苦笑,“就像当年我家老爷子那样。”
郑一时哑然,张了张嘴最后也只好小声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无妨,”宁三通笑笑,“事实确实如此,我们犯的错我们认。”
苏岑接着之前地话题道:“我想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印证我的想法。”
郑点点头,却又皱了皱眉,“只是内府的记载也不见得详尽,如果只是一点小恩小惠不见得会建档立案。”
苏岑在前头带路,“去看看就知道了。”
临近年根,各府各寺里都忙的热火朝天,只有内府清闲依旧,负责当值的小官吏正晒着午后的太阳打瞌睡,郑他们来到近前了也没觉察。
等到郑在桌面上敲了敲那小官吏才猛的惊醒,先是一脸被吵醒的不爽,看清来人又瞬间换了一张脸,谄媚地冲着郑一笑,点头哈腰道:“世子您怎么来了。”
郑没工夫跟这种小人物斤斤计较,问清楚了武德年间的资料所在便径直往里去,小官吏一路殷切地将人领到相应位置,在一旁又候了一会儿,见三个人各忙各的都懒得搭理他,这才自讨没趣儿地又回去打瞌睡了。
武德年间由于建国之初,建档杂乱,好多史料都不尽齐全,还有的东拼一头西凑一头,找起来麻烦异常。
三个人也不讲究,席地而坐,每个人身边都堆着厚厚一摞案档,一时之间室内清静异常,只剩了刷刷的翻书声。
看了一会儿宁三通突然抬头四处嗅了嗅,无所发现之后又低下头去接着翻,不一会儿却又抬起头来重复一遍动作。
“你干嘛呢?”郑不禁好笑。
宁三通笑道:“你不知道,咱们这位苏兄自带火种属性,走到哪儿烧到哪儿。之前跟着苏兄去礼部库房找试卷,结果就把人家礼部库房给烧了,所以我得时时留意一下,这次可别再出什么幺蛾子。”
“你其实早就知道了吧,”苏岑头也不抬地又翻了页书,“你那狗鼻子一点白磷味都逃不过去,封一鸣放了那么大一坨在那里你会不知道?”
宁三通摸着鼻子笑笑,“所以我不是早就提醒过你们了,火还没烧起来就已经让你们跑了,如若不然那库房那么好烧,你们能跑出去?”
“什么库房?什么白磷?”郑看着两人皱了皱眉,“怎么还有封兄。”
苏岑和宁三通两个人对视一眼,却又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时隔当日不过一年之久,如今封一鸣却已经不在了。
当初封一鸣设法阻止他查田平之的案子,想来就是知道这件案子查到最后一定会牵扯到李释身上,他为了李释摒弃原则做了那么多,却落得如此下场。
房间内一时之间又静了下来,
“找到了。”宁三通忽然道。
苏岑抬头,郑探头过去,只见宁三通把书往前一递,“陈英的生平。”
苏岑把书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确实如郑所说,记载的多是些简明概要的大事,哪一年在哪里当过值,有何功有何过,基本上也都是他们早就知道的事情了。
“清华宫是哪里?”苏岑忽然抬头问。
“清华宫?”宁三通重复了一遍,“皇宫我不熟,有这么个地方吗?”
“这里写着,陈英曾在清华宫当值过半年,当时是永隆二年夏,等入了冬就被调到内侍省了。”
“永隆二年?”宁三通道,“那宫变不是已经发生了,崇德太子也已经死了啊?”
苏岑轻点了下头,“就是觉得这个地方没听说过,有些突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