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太子_作者:枝呦九(180)

2021-01-12 枝呦九

他第二天便不理折乌了。盯着人吃了一筐子萝卜下去,吩咐桑启不准给她吃肉,然后让她教三本书的见解过去。

折乌听完后倒是松了一口气——她还以为昨晚那般放肆,殿下会罚她抄十遍史记呢!

如今只是交见解,还好还好。

她就放下心来,邀请殿下去隔壁宅子看看。

“都挪了好久了,但是您都不让我去看看。”

虽然只隔着一道墙,但是折乌还真的后面没去看过了。她只知道大概的格局,里面如今布置成了什么样子,还真是不知道。

太子殿下道:“那你便先去看书练箭,等孤下朝回来,就陪你去看看。”

折乌乖的很,点头,还专门送殿下到了大门口。眼见殿下登上了马车而去,直到马车走远了,才敢回去。

结果一回去,就见桑启在指挥人搬书。

厚厚的书!

折乌瞬间就觉得不好了。她慢吞吞的问:“这是什么书啊?”

桑启可一点儿也不敢笑,绷着脸道:“是殿下要给您的三本书。”

书是真的三本书,但是这书却很厚很厚,比十几本书合起来还厚!

折乌翻了翻,发现还是史记。不过这回,是邻国大金的史记。

她倒吸了一口气,开始翻阅起来。不过翻着翻着,倒是发现这史记书里面,倒是不光记载了大金的历史大事,还有一些风俗明情。书的笔者倒是都姓沈,前头是由一位叫做沈明臻的沈家先人将大金史书译了一遍,还加上了自己的见解。那见解非凡,竟然用了“养羊论”来形容大金的迁移之路,实在是巧妙。后面,又由他的子孙,一位叫做沈汀的后人补录,补录的大多数是风俗和市井故事。

折乌突然就想起来了,首位镇国公,也就是沈家的祖先,就叫沈汀。

她啧了一声,将书合上,不愿意看了。

她如今对沈家有想法,有芥蒂,有自己的小情绪。

好不容易等到殿下回来,便恶人先告状:“这书不好。”

太子殿下敲她的头,“你日后要对战的是大金,这书里记载的东西是最全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什么好不好的?”

折乌想想也是,便只能继续捡起来。不过,这么厚,看完了得要多久啊?

太子殿下就伸出了一只手,“孤看完这本书,大概用了五个月吧。”

折乌倒吸一口气!五个月!五个月她都能继续练习好几种暗器了。

她最近在学袖箭,这真是个好东西,戴在手上,藏在袖子里,打架的时候偷袭最好了!袖箭的种类多,她不仅要学会用,还要学会如何装,这就要又要学袖箭是怎么做好的,这般学来学去,是最费时间的。但折乌这方面天赋异禀,一个月学一种,韩先生夸她是天纵奇才。

天纵奇才此时看着书苦恼的很。于是头晕脑转的拉着殿下去看宅子,这才清醒了些,也开始露出笑脸了。

宅子里早就不是当初来看的那般空旷和朴素了,太子殿下已经让人布置好了,她的房间里雅致大方,床的旁边倒是没放屏风了,而是专门打了架子,放的是武器。鞭子锤子大刀弓箭,应有尽有。

她乐的不行,跟在她身后的晴云也很欢喜。

秦娘子倒是也会跟着来,而且,两人的屋子还是连着的。屋子里什么都有,也都按照一等侍女的标准去的,而且因为人少,又恐怕是因为奉命布置的人想巴结她,将她和秦娘子的屋子布置的挑不出错处,但是处处透着舒心。

周二树今日也跟在后面,他对屋子倒是没什么要求,也没什么感触,只是对自己能跟着折乌出来大受鼓舞,什么事情都争着做,可来一趟隔壁宅子能有什么活呢?他就开始扫雪了。

折乌就在里面喊他,“别扫了,咱们过了年才来住呢。”

扫完了,万一过年后再下雪呢?那也忒亏了。折乌在里间走来走去, 处处都很满意。不过如果能再添置一些东西就更好了。

她兴致勃勃的对殿下道:“角落里再放个大缸吧!”

里面养几条鱼,平日里可以当做是闲情逸致赏赏,养肥了就吃!这般一想, 便觉得自己简直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了显得更有智慧一点,她叮嘱殿下:“摆四个吧,一个角落一个,缸尽量大点。”

一缸里就能多养几条鱼。她着实是个务实的人。

太子殿下闻言就庆幸自己幸亏是没有将这屋子交给折乌布置, 于是脸一冷,端着姿态吓唬她,“不准再添置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孤的允许,也不准你乱搬这屋子里的物件。”

怕好生生一间屋子又被她搬的不堪入目。

不搬就不搬吧。折乌不敢跟太子殿下硬杠, 只能暗戳戳的把私库里的一箱金子挪到了床底下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