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_作者:花开缓缓归(14)

2021-01-12 花开缓缓归

他反而还觉得别看徐州平日里看着颇为圆滑,擅长交际。但实际上内里确有着真正的文人情怀,对自身有着极高道德要求,这点他却是做不到的。

这也是这个时代文人特色,他们有很多行为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会觉得迂腐。

但心中有所坚持,确实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而他对这些人也是敬佩的。

他不是圣人,也从未按照圣人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自然也不会去苛责他人。

不过他也不会去规劝徐州,这种情绪需要他自己去走出来。

科举路上,他只会遇到更多才华卓异之人,他们或许天纵奇才,或许家学渊源,他们甚至论努力程度远不及你,但最终却能将你远远甩在后面。

这个时候倘若没个好心态,怕是连自己那关都过不了,又何谈科考?栽倒在科举路上,一辈子郁郁不得志的人还少吗?

“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便是古时大多数学子的真实写照。

让沈煊惊讶的其实是杨子修杨师兄,这位师兄其实是极没存在感的,很多时候很容易让人忽视了他去,平日里也是沉默居多。

总之很难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什么情绪来。

在沈煊没来之前,大家均以为陈师兄才学最佳,是这次科考的一号种子选手。

虽然大家没说什么,但恐怕对杨师兄这次的名次也甚感意外。

而杨师兄也是少有对他态度跟以往并无不同之人。

没看到就连徐州,都是有着小别扭的吗?

而其他师兄,也明显待他比以往慎重了许多。至于高师兄,也没了平日里的酸言酸语。

相较之下,杨师兄的从一而终的态度确实让人心生好感。

夫子评论杨兄的文章“平稳有余,锐气不足”

但他却觉得这位师兄像一把未出鞘的剑,外表不露,内里却极有想法,君子藏锋不莫如是。当村子里的杨柳树吐露新绿,沈煊他们又要到了赶考的时候。

府试是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持,流程与县试相差不多,但接保的凛生又要多了一名,也又多了五两银子的花销。

且府城路程遥远,马车都要两天时间,他爹还动用了以前跑过商的人脉,要跟着商队走,毕竟人多势众的,这路上动了心思的也要掂量掂量。虽然有高爹友情赞助的马车,但路上依旧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毕竟再有交情,平白多了这么些个人,也是要对商队其他人有个交代的。

这次夫子无论如何也是要随着过去的,毕竟徐州还小,又是故去儿子的唯一血脉,徐家未来的希望,自是十万分的放心不下。

而杨师兄的家人依旧没有过来,不过这次跟来的换成了一个看起来颇为能干的中年人,像是管家之类的。

想着平日徐师兄对家中情况闭口不谈,只隐约透漏过是爷爷带大的,父母却是从未提起,他心中多少有些猜测。

这次少了高爹这个能活跃气氛的,一路上都显得沉闷许多,尤其是夫子,以前也是跋山涉水去的赶考,但现在才不到半天马车身子就有些不适。

徐州为此担心不已。但也知道,他爷爷主意可是正的很,决定了的事少有听他人意见的。

徐州爹当初病重,夫子人却在外地赶考,回来时儿子人都已经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再加上再次落榜的打击,几乎丢了半条命去。要不是看徐洲还未长成,家里还得有个顶立门户的,估计早就随儿子去了。

话说,沈煊初时的便觉得夫子的家境很是不错,却还是出来开馆授徒,估计大部分还是为了徐洲积攒人脉,留下点香火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

见到夫子这样,他更是担心他爹了,毕竟他爹可是比夫子还年长几岁,虽然平日里看着身子不错,但这可是古代啊,路上崎岖不平不说,这马车可是丁点不妨震的,且一路上大多时候都得靠干粮撑着,万一有个什么,他可没地儿哭去。

本来这次他便想着让大哥陪他过来,毕竟他一个人家里事万不会同意的,这次连他大嫂都没反对,但他爹硬气起来确是谁的账都不买的。

好在他爹到现在还没出现!现什么状况,偶尔停下来修整时还跟商队里的人聊的挺欢。他悄悄的松了口气。

虽然已经尽可能的走大路了,但还是不可避免的途径一些山间小道,最美人间四月天真不是说说的,清风微抚,柳絮飘飘,空气中似乎都能听到花朵绽开的声音,吸一口气仿佛整个人都舒畅了起来。

比起现代那些看起来总是透着人为痕迹的景区,旅游胜地什么的真是胜过太多了。

美景当前,师兄们坐在车前已经开始喝起诗来了,他这时候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