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_作者:花开缓缓归(63)

2021-01-12 花开缓缓归

但今日,看到族弟在外如此受人尊敬,仍旧刷新了他对“金贵”的认知。只觉得日后伺候族弟,得更加卖力才是。

及至府学,沈煊拿出了自己的秀才文书。想到这薄薄一张纸,他当初领回来的时候,就差没被家里人给供起来了,还要一天上三炷香的那种。他爷爷更是小心翼翼,就怕把它给碰碎了。

但人家这里,怕是已经司空见惯了,仅看了两眼,便放二人进去了。

沈煊又问了些报道事宜,能在这里当值,自然不是没眼力见儿的。虽见两人穿着一般,但这般年纪能入府学的,指不定有什么前程呢,自是不敢怠慢。

沈煊很快便大体知晓这各中流程了。

一路走来,沈煊只觉得不愧是一府官学,其气派远胜县学诸多。

而沈明更是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想着就是皇宫也不过如此了吧。想到以后就要住在这里,只觉得自个儿如今还在做梦。

直到看到身旁一脸淡定的族弟,沈明突然就清醒了过来,他可不能给秀才公丢人,脸上神情也慢慢收了起来。

沈煊见此,更觉得这位族兄可堪造就,三叔公果然没看错人。

报道后,沈煊二人被引至一!一处稍显僻静的院落。

环视一番后,沈煊对自己未来几年的居住地还是挺满意的。

屋子虽然小了点,大概不足二十平米吧,但好歹是一人一间,总是要自在些的。

一个院子里大概住六七个人的样子,但据来人说这小院还是没住满的,带上他总共也就四个人。

等到下午,陆续有人回来,院子里也热闹了起来。

众人先是互相介绍了一番,沈煊也大致知道几位“院友”的情况。

其中最大的卫中元已经年过三十了,据说儿子都跟他一般大了,说话也很是和气。家住府城,看其穿着,估计家境也不错。

第二位顾况大概二十来岁的样子,跟他是临县,是上一届考上来的凛生。

求跟学霸做邻居是怎样的感受?

几人一番交谈后,沈煊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至少目前几位都还蛮和气的。而那两位能跟张子健相处的还不错,起码不是嫉妒贤能之辈。

殊不知那两位内心也是哭唧唧,怎么回事,这年头天才都已经烂大街了吗?

有个过目不忘的小三元,还来了个十一岁的凛生。

本以为自个儿天赋还可以的两人,瞬间心碎了一地。

还不知道自个儿“被天才”的沈煊,现在正在给家里人写信,商队们过些天就要回去了,总要给家里人报个平安才是。

信中还写着几位院友人都还不错,会好好跟人家相处,爹娘不要担心云云。

第二天沈煊便跟着几位一同去上课。一周下来,他已经差不多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府学管理比起县学还要更加宽松

一些,毕竟都到了这个地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不需要人提醒了。倘若做错了那也是你自个儿的事情。

况且县学正经的秀才就那么几个,倘若有谁没来那是一眼就看的出来的,谁都不想给人家教瑜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但府学就不一样了,几十个学生,人家教瑜都不见得能叫出几个名字。

这般下来,学生们上课也是随意多了。

唯一相!相同的一点就是教瑜们仍旧从不拖堂,上完就走,可谓干净利落。但你倘若上门讨教,人家多半也是不会拒绝的。毕竟这年代的文人总是爱惜羽毛的。

不过能来府学教书,教瑜们的才学自是极不错的,并且教学经验丰富。对他也是收益匪浅。

另沈煊高兴的是,府学还有专门教导君子六艺的课程。

毕竟走到秀才这一步了,可以说已经半脚迈入了文人圈,要是再什么都不会可是要被人笑话的。

其实可选择的项目也不多,乐就别提了,先别说他从现在学起来能有几分成效。就说其中花费的时间定是不少,对他这般“功利”之人并不合适。

数学倒是还不错,但是目前他又不准备去考明算科。当然若是不幸栽到举人这道坎上,明算也不乏是个出路。

说到明算科,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明算一科在嘉明帝在位时期可以说颇受重视,虽然为正统文人所排斥。

在户部,工部这两部门,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可惜儒学已经传承千年,孔子等人更是被奉为圣人,其地位哪里有那么容易被动摇的。

新帝继位后,立足未稳之时,明算科便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场政治风暴过后,朝中明算一系官员可以说十不存一。

及至本朝,虽还设有明算一科,但也只是选出一些微末小官,晋升之道可以说极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