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他都不知道莫老回京后的落脚点会是在那里,魏景和更不可能率先知道才把宅子买在那,他记得那宅子还是从被贬的忠勇伯手里买到的,也因为那宅子,魏景和才由此查到忠勇伯府上。
只能说,福运强大,连随意买座宅子都能遇到大儒住对面。
皇子们听了小喜子传达信里的意思,瞬间忘掉失去猪的悲伤,一个个让人去御膳房点火锅,他们午膳要吃火锅。
御膳房也懵,火锅是什么?火和锅分开来他们知道,可是合在一起他们不知道啊。
这话传到承光帝那里去,承光帝就让人去了趟魏府,拿了个方子回来,还有一包辣椒粉。
安觅给出的方子自然是目前大虞能有的东西,因为顺便教二丫认调料的关系,她也差不多摸清大虞都有什么调料了。加在一起也能凑成火锅底料,御膳房的御厨有了大概方向,弄出来的不会比真正的火锅底料差多少。
皇宫里,承光帝和皇后还有几个育有子嗣的妃嫔吃了一顿羊肉火锅,御厨尝过辣椒的味道觉得太呛人,所以不敢放太多,以至于承光帝没吃出辣的爽感来。不过这个吃法倒是新鲜有趣,在大冷天里边煮边吃,暖和又不怕菜冷,失了胃口。
比起吃,皇子们更喜欢自己涮火锅的过程,他们觉得平安的娘不但会吃,还会玩,平安是个让人羡慕的崽,他们开始期待平安说的猪肉炖粉条了。
魏景和在家养伤的第二日,便带着书,牵着平安去对面宅子。
莫老听说魏景和来了并无意外,只是问,“只他一个人过来?”“还带了他家小公子。”老仆忠伯说。
莫老点点头,“去备些容易克化的点心。”
“哎!老奴这就去。”忠伯笑着退下。老爷一生钻研学问,未娶妻生子,虽然弟子不少,也带孩子来拜见过,可能让老爷欢心的可不多。
出了门外,见到那魏侍郎牵着一个精致白嫩的小孩缓步而来。大的端方文雅,小的跟尊瓷娃娃似的,叫人见了打心里喜欢。
魏景和让观言把带来的礼送上,忠伯说老爷不收礼,除非你想被赶出去。
魏景和那日就是看到送礼的人被赶出来才多听了一耳朵,方知这对面住着莫大儒。
莫老一生以书为伴,在繁文缛节上也有些固执。
“不是什么礼,只是家母听闻莫老刚回京,必定还没来得及备过冬的东西,便给送了张被子。”
忠伯:……
跟了老爷一辈子,见过各种各样的礼,没见过送被子的。
这应不算礼吧?就跟昨日早膳一样。
忠伯确定里面没夹带什么贵重礼就收下了。
魏景和被领着到书房,书房花窗开敞,墙上挂的或是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以及一些大家真迹,古今皆有。隔间的墙角有素琴,有书架、笔墨纸砚处,对于读书人来说,犹如置身天堂。
莫老坐在位子上,表面端着,实际眼睛都落在平安身上了。
他才不说,昨日看到小孩和他娘在府门外堆雪人,童言童语间,极有自个的想法,一看就是个脑子灵光的。见他爹来了,也想找个机会见见他那发现红薯拯救大虞的爹,这才现身,说出希望他用才学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话。
魏景和带着平安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平安给老先生请安。”平安站旁边跟着拱手,今日的他跟他爹一样穿着青色交领长衫,头戴巾帽,活脱脱一个小学子模样。
这般可爱,莫老险些绷不住脸,“坐吧。”
魏景和见有两张一高一低的书案,就带平安过去坐下。
“你且在这坐着,不许吵闹,可能做到?”莫老问平安。
平安一直知道读书要认真,他点头,“嗯!能做到的。做不到,打手心。”
莫老看他伸出的白嫩小手,看向魏景和,莫不是经常在家打手心?
魏景和:……
不,我不是,我没有。
“平安自来听话,从没被打过手心。”魏景和赶紧为自己澄清。
“嗯。”莫老忍不住神情柔和下来。
平安知道爹爹要跟老爷爷读书,就乖乖坐在他的小书案上,从小布包里拿出他的铅笔蜡笔和小册子写写画画,写平安的大名,再画一个娘,再……画一个爹爹,嗯,还加一个妹妹。
莫老考校完魏景和,发现他基本功很扎实,哪怕经了几年天灾也没忘掉四书五经,一看就知道平日里没落下过书本,莫老更加满意了。此子没有因为当了官而志得意满,而且他能得中案首和解元也足以证明不是花架子。
会试要考的四书五经文、五言八韵诗及策问,他便从四书五经里给魏景和出题,让他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