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初显得诧异,不解武媚娘怎么会有轻视于人的想法。
“母亲,你寻来的人会和她们有什么不同吗?”李初没有正面的刚回去,而是转了另一种方式问来,想知道武媚娘是怎么想的,她是果真的轻视人,看不上那样的一群人?
“至少寻来的人会懂得你的理想。”武媚娘不是轻视,只是认为宫中的人们可能并不会了解李初的想法,又怎么能和李初为了同样的目的去奋斗。
李初道:“不懂不能教会她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不懂开始学来的,我们看得远,走得快,难道就要从一开始放弃跟在我们后面的人,因为觉得他们跟不上我们的脚步,因此我们要去追逐或许并不存在的同行人?”
成功让武媚娘顿住,怔怔地看向李初,李初并不畏惧地迎向武媚娘的目光。
感觉得到武媚娘的想法和群里的太后们差不多,可是她并没有完全的认同她们的想法,至少她不认为自己应该寻找所谓真正懂得她的人。
“母亲想要权力只是因为喜欢?没有其他的原因?”这个问题回到先前武媚娘坦然告诉李初她想要权力,仅仅是因为喜欢。彼时的李初没有说什么,后来细细地想,细细地品,李初觉得武媚娘并不是这样的人。
武媚娘道:“哪怕有着喜欢,并不全都是因为喜欢。”
说到这里又顿住,并不想再和李初说下去。
李初道:“母亲一直没有问过我为什么想去经商,母亲认为我只是想玩玩?”
是的啊,一直没有提起的问题,李初这个时候想和武媚娘说说,武媚娘道:“一开始是,现在我知道你不是。”
“母亲,国富而民强,眼下大唐越发的安定,随着安定会出现的问题母亲细细的想过,没有了内忧之乱,第一个想闹事的人会是世家,世家若是出手,受苦的一定会是百姓,按从前的王朝发展,田地是他们会想尽办法握在手里的。”
李初没头没尾地说起大唐的问题,武媚娘很少和李初谈起朝事,虽说她很清楚了李初和李弘在李治那里听说朝事并不少。
李治教导李弘和李初的帝王心术,李弘能学到多少武媚娘不能确定,可是李初至少学到五成,剩下的五成是因为没有机会实践。
但是就这五成李初能看到大唐的问题?
武媚娘不能否认李初此时提起的问题,若是天下太平,接下来世家会怎么样?
李初道:“若是百姓手中的田地流失,就是乱起之灾,而且大唐海纳百川,边境中各族的百姓交流融汇,人和人之间都会有争执,更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别说自古以来有这样的一句话,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收伏各族,大唐是赢了,也能接受各族的人来大唐定居,可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他们总会争起来,如果不能真正的做到安抚各族的百姓,各族的百姓问题,必会成为大唐祸乱之一。”
武媚娘震惊不已,目光灼灼地望着李初,好像不认识李初了一般。
“你什么时候连边境的事都知道了?”震惊得不轻,难道李治还会连边境外面的事都告诉李弘和李初?
李初道:“自然是通过父亲和母亲的交谈,观长安的人而猜之。”李初倒是没有说假,少数民族的问题一直都是中原的问题,想要让他们和平共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来各族之间就有交战,战乱已平,现在都到大唐定居了,不见得每一个都能接纳外来的人,更不见得每一个来到大唐的人都是想凭自己的双手拼出一个天地,得到尊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在种族之间,信仰不同的情况下,会被无限的放大,尤其好若是失去家国的的人。
要是让有心的人利用一二,想来他们会成为一把利剑。
武媚娘想的倒是,李治如果有这样的担心不可能不说,一直没有提只能是没有察觉,李初能说出对于各族事务的关心,只能是李初自己观察发现而有所得。
“母亲,若是他族人来到长安,看到长安的人每一个人都光鲜艳丽,可是他不管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人的认可,甚至连温饱都不能解决,他会怎么做?”李初再问得仔细一些。
武媚娘道:“难道大唐之内汉人就没有这样的情况?”
李初笑了,“有的,正是因为如此,难道不应该带动百姓富裕起来,让他们都可以吃饱喝足,人若是吃饱喝足,再大的仇和怨,都不会愿意轻易挑起争斗,把平安太平一手摧毁。”
武媚娘细细地想李初说的一番话,不得不说很在理,很多问题他们一直没有细想,可是观自古以来的起义都是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