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658)

2021-01-20 意元宝

“想想当年我用了多少的时间才将所有的辅政大臣解决,他一个没根没基的太子,居然就想和你母亲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的皇后对上。甚至大张旗鼓的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想对付你的母亲,想从你母亲的手里夺权。”李治说到这里眼中的冷漠和轻蔑叫李初看得亦是一冷。

李治道:“从前他处处和你哥哥争强,可是他却一直不明白朝中的局势,还有怎么样才能当好一个太子?”

“到了现在把自己的心思全都摊在明面上了,可是他对你母亲的心思又知道多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他也敢上蹿下跳,不可一世。”显然对于礼贤的所作所为,李治极度的不满。

“你一再的劝告他韬光养晦,安安分分的做好分内的事,他是一句都听不进去。出大事了,反倒第一时间想起你,想要找你帮忙。你劝他的话,他是不是又没有听进去?”李治很了解李初,李初不会无缘无故回宫的,只能是出了事情。

如今大唐的天下能让李初着急的,连夜都要进宫的事情并不多,李治只要一想就能猜到定是和李贤有关。

李初摇了摇头,“他听不进去劝。”

李治一听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一个太子听不进有利于自己的事,反而处处以自己为中心,认定自己是天下第一聪明的人。我真让他继承大统,将来只会为祸天下。”

“父亲,并不见得。”都这个时候了,李初还是想为李贤说说好话。

武媚娘放弃李贤也就罢了,如果连李治也放弃了李贤,李贤才真的是没有翻身之地。

“你不用劝,你心里很清楚,如果他不听你的劝告,按你说的去做,他这个太子做不了多久了。你的母亲虽然心狠,可是她不是一个不能容纳人才的人。太子无能,就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都不会愿意他继承大统,更何况你的母亲是大唐的皇后。”显然李治对武媚娘的评价还是极高的。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李治就是要看李贤的表现。如果李贤表现出一个太子,该有的气度能够听得谏言,也做出利于自己,也利于大唐的事,那么他依然还会是太子。

如果不能,他既然觉得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听别人的出谋划策,那么他也一定可以和武媚娘抗衡。

“父亲,那是大唐的太子。相比之下,显儿和旦儿,他们更比不上贤儿。”有些话虽然不想说出来,却不得不说出来,自家的弟弟各自都是什么模样,李初看得分明。

“在这点上初儿你错了。为人王者,只要能够听得进旁人的谏言,而且有开阔的胸襟。那么他就一样可以利用贤才治理好天下,而不需要自己有多能干。”显然李治是认为李哲和李旦都有纳谏言的胸襟,不会像李贤一样,不管旁人说的话是利于他或是不利于他的,都听不进去,堵塞言路,这可是不利于天下之事。

……有道理的话李初不能否认,尤其李治的心里自有一杆称。李贤的本事究竟如何,从一开始李治就比谁都清楚。

只是有些事情李治也没有想到李贤会蠢到那样的地步,才成为太子,竟然就敢和武媚娘叫板,最后将事情闹到现在这个地步。

眼下的事情还是要看李贤怎么做,该劝的李初肯定都已经劝啦,如果李贤能够按照李初劝的去做,一切还有转寰的余地。反之,也就是李贤应该退位的时候了。

李初感叹地道:“还请父亲多给他一次机会。”

“现在不是我不给他机会,而是你的母亲愿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事情的主动权不在李治的手上,而是在武媚娘的手里。这件事是李贤和武媚娘之间的争斗,看谁更技高一筹。

李治只是不掺和,不插手。就算那是他立下的太子,但是这个太子短处太多了。

早在李弘还活着的时候,李治就想李贤安安分分,他用过太多的办法想要磨练李贤的锋芒,让李贤能够懂得什么叫做韬光养晦。

可是终究失败了,李贤不仅没有明白李治要培养他的用意,更是怨恨上李治和武媚娘。

这样的儿子如此的愚蠢又不能听进劝谏。

从前他是王爷的时候,就已经让李治很是头痛啦,到如今他是太子。作为一个太子呀,多少人盯着他,多少人盼着他能出差错。

他自己不想着怎么稳扎稳打的坐稳太子职位,既然还主动挑事和武媚娘斗起来。

从和武媚娘争斗开始,李治就明白李贤这个太子是不可能继承他的帝位,因为由此可以看出李贤是一个根本分不清谁敌谁友的人。

武媚娘是生育李贤的人,李治是他的父亲,如果不是因为武媚娘挡在李治的前面,李贤想对付的人更是李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