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不愿意是他的事,武媚娘要震慑,她手里杀的人,那对她不满,想让她退出朝堂的人,武媚娘总是不留余力的将了们全都杀了,一个都不留。
对待臣子如此,儿子,本质是也是一样,武媚娘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威胁到她的,绝对的不会。
李初无话可说,行事准则不一样,她没有权利要求武媚娘和她一样的,所以,李初只道:“母亲可以让人看住贤儿,但在贤儿没有做出任何有损母亲的事之前,母亲的人不可以伤害他?另外,贤儿的孩子们,他们都是你的孙子,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府里,我会把他们接到府上去。”
武媚娘要把人安插入李贤的府邸,李初不能确定武媚娘究竟想做什么,她唯一可以做的是,把李贤的孩子们都护好了。
“你啊,为何要将事情揽在自己的身上,你以为会有人领你的情?最该领你情的人心中最恨的人只怕除了我之外就是你了。”武媚娘指的是李贤,李初听得明白,她仅仅是坦然一笑道:“那又如何,我做我该做的事,求一个问心无愧。”
人这一心求得无愧有多难,再难,李初依然坚持的走下去,不会改,更不会后退。
“好,许你。”武媚娘要盯着的是李贤,如果李贤能够一直安份,武媚娘不会再做什么,但是,如果李贤动手,做出让武媚娘不高兴的事情来,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不过,我要提醒你,你是一片好心,有人未必会领你的情。”武媚娘在这个时候提醒李初,她是想帮几个孩子,不想让他们一直的留在李贤的府里,看外面的世界,却不是人人都会感激李初,愿意让李初做的。
李初知道武媚娘指的人是谁,可是李贤就算有可能像武媚娘说的一样不会同意,李初依然还要去做。
“陛下,天后,膳食都准备好了。”李治和裴观在那里说着水利之事,李初和武媚娘说的是李贤,各自说着各自的话,直到德福来报,膳食都准备好了,还是赶紧的来吃吧。
李治和裴观聊得意犹未尽,只是拉着裴观的手道:“好,我们先吃,吃完再说。”
“末儿呢。”要吃饭了,想起李末来,李显和李旦成了亲,全都出宫开府,如今的宫里只剩下一个李末还在李治和武媚娘他们膝下承欢。
“出宫去你城阳姑母家了,住上一夜。”武媚娘告诉李初,李末人不在宫里。
“从前你们兄弟姐妹都在宫里的时候,宫里热闹极了,如今只有一个末儿还在我们的膝下,偏偏女大不由人,终日只想往心上人家中跑,还是你最乖,知道回来陪陪我和你母亲。”李治提起从前的时候,孩子多,热闹是真热闹,不像现在,冷冷清清的,就连唯一没有出嫁的女儿都不常在家,如何不叫李治的心中难过。
“那我以后多回来陪父亲和母亲。”李初明白李治的寂寞,那些寂寞,只有陪伴才有可能化解,她看着李治的头发,不知从何时起白发丛生,可是她也不曾发现。
李治冲李初道:“若是驸马出了长安,你便搬回宫来,多陪陪我和你母亲。”
思来想去,李治提出这个好主意,裴观附和地道:“公主多回宫陪陪陛下和天后,一切都好。”
李初的心里一直都记挂李治和武媚娘,不仅是因为国事,就是朝事何尝不是如此,反正裴观也不在府里,李初回到公主府也是一个人,倒不如进宫来多陪陪李治和武媚娘,李初也能开心一些。
“就这么说定了。”李治急于将事情定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让人全都感受到他此时的欢喜。
要说那么多的儿女中,陪伴李治最多的就是李初,从小到大,李初总是喜欢往李治的跟前凑,后来帮着李治处理国事,样样都懂,李治也正因为如此,样样都教李初,李初又是个聪明的孩子,事事都是一点就通,李治喜欢李初的陪伴,也喜欢李初的通透。
“陛下也真是的,初儿怎么说都是出嫁的女儿,总回宫里住像什么样。”武媚娘总还记得规矩,偶尔回来住的女儿挺好,若是裴观不在长安李初就回宫一直住,会惹起闲言碎语的。
李治却不以为然地道:“那又如何,谁若是敢说长道短的,瞧我怎么饶得了他。”
一个年迈的父亲,所想的就是让儿女陪伴,其他的人都不在意李治的想法,只有一个李初理解,愿意陪伴在李治的身边,李治才不管外面的人都怎么说,怎么的想,他就想让自己高兴,他的日子不多了!
这些话,李治是不会告诉武媚娘的,而且让李初进宫陪伴,许多的事李治就可以安排起来,大唐的天下,大唐的太子,大唐的皇帝,往后他都要尽托付给李初,相信只要李初在,大唐百年可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