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695)

2021-01-20 意元宝

李初要对付武家,就应该在最紧要的关头出手。

“你说的在理,这件事我再想想。”李治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抑制武家的发展,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抬高武家。

“当年武承嗣和武三思犯下大过,彼时说过流放永不大赦的,这些年父亲看在母亲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由他们留下,可以让上折参人,当然这件事得让人认为是武敏之做的。之后我可以说服母亲,让母亲自己收拾武敏之。”有些事可能李治自己都快忘记了,但是李初依然记得,也正是因为记得,所以提醒李治可以从哪方面下手?

李治显然在考虑这个问题,从武承嗣和武三思下手,他们都是有前科的人,想对付起来易如反掌。需要有敢于进言的臣子,借他们的嘴提醒那两个乐不思蜀的人,让他们意识到危险的接近,然后再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何而起?

祸起萧墙,多少强盛的力量都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武家的问题本来就多。只是一直由武媚娘压着,没有人敢反抗。

但是周国公这个爵位原本理所应当该由武承嗣来继承,他可是武家嫡长孙,要不是武敏之改姓,怎么轮得到武敏之这个当外孙的。

这些人的心里肯定憋了一股火,不过欠一个机会发泄出来。现在李初就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把心里的想法全都说出来。

李初连主意都给李治出好了,只需要安排人去做就可以。

“好,我会让人去做。”武敏之一定不可以再回到军中,这是李治一定要做成的事情。

眼看新年就来,偏偏长安却闹出了另外一桩事。

武家的兄弟打起来了,武家的武承嗣和武三思因为对武敏之的不满,两打一,最后惨败,两人都是鼻青脸肿的,二话不说的进宫,找武媚娘一通哭诉。

不外乎指责武敏之就是心中生怨,所以千方百计的找他们两个的麻烦,竟然让人参他们一直不肯回到流放之地,这是摆明的容不下他们,生怕他们留在长安分他的权。

要说从前他们未必明白自己能够留在长安是因为武媚娘的默许,可是现在既然有人要撺掇他们和武敏之打起来就得有人告诉他们这是怎么回事,就为了方便他们打输了好进宫找武媚娘告状,在武媚娘的心里给武敏之牢牢的记上一笔。

李初在宫里听说了,武家的兄弟被打的挺惨。本着看热闹的心思来到了紫宸殿,迎面就看到武承嗣和武三思那两张又青又肿的脸,差点没能忍住的笑场了。

好在武媚娘一个眼神扫过来,李初控制住,福身冲武媚娘见礼问好,“母亲。”

“你怎么过来?”武媚娘看到两个蠢侄子心情非常的不好,尤其还在消化他们刚刚说武敏之的一些话,这么多年她一直重用武敏之,但是也一直都防备着武敏之。

虽然眼前的两个侄儿蠢是蠢了点,但是这一次提醒的很对。

武敏之如今德高望重又有军功在身,再由他发展下去,将来的武敏之未必再受她的控制,一旦武敏之强大到了一定的地步,就能够危及她的皇后之位。

武媚娘想到自己只顾着享受武敏之立下的军功,别人对武家的赞誉,却忘了自己和武敏之之间的关系,没有外人看来的那么融洽。

杀母之仇难道是小事吗?有些事绝对不能忘记。武敏之显然也一定记在心上。

“我听说他们被武敏之打了,所以特意过来看看。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个都不长记性吗?就你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样子,你们还想和武敏之一个立下军功的人过招。谁借给你们的胆子?”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两个还真是脑子不好使,连点识势之能都没有?

但是对于算计的人来说,这两个蠢人很好。李初就很满意这个结果。

武承嗣和武三思在武媚娘的面前哭得一把鼻一把泪的,没有想到竟然被李初说成这样,一口气卡在喉咙,却不敢反驳。

“你是来看笑话的?”武媚娘心情显然的不悦,所以面对李初一通反击还有那张笑脸,也板起个脸来。

“母亲生气了?”虽然是明知故问,但是李初依然问出来。

武媚娘一眼扫过李初,“现在才看出来。”

“进屋我就看出来了。可是母亲为什么生气?你是不高兴他们挨了打?还是不高兴武敏之不把你放在眼里?”李初一项敢问当着武承嗣和武三思的面也敢把话说的明明白白。

武媚娘再次瞪人,“你说呢?”

李初道:“他们挨打,母亲才不会心疼。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武敏之的身上。母亲,你打算让武敏之不断的壮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