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714)

2021-01-20 意元宝

谁敢保证?裴炎虽然是用此作为借口,就为了杀阿史那伏念,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震慑是震慑,不一定能够做到杀一儆百。

“杀一个降兵不可能真正做到震慑各国,但是却完全可以让别人看到大唐如今是何模样。一国无信,从今往后你瞧还有何人敢降?抵死反抗,那对大唐来说将是什么灭顶之灾?身为领军将领,目光短浅,为争功而不择手段,罔顾一国之大利,你便不曾羞愧难当?”李初指责着眼前的裴炎,心中的不满跃然于字里行间。

裴炎想要解释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可是李治大喝一声道:“闭嘴。公主道你心存私心,你道自己全无私心?”

有私心的人,怎么敢说自己没有?

李初朝李治站起来福了福身道:“父亲,此事还请父亲定夺。若将士在外所行仁义之事不为皇帝所支持,不为朝中所能容,平乱之时许下的诺言皆可作废,将士的威信何在?大唐的威信何在?长此以往,天下皆知我将士出生入死,皆不为大唐所能容,谁还愿意为大唐出生入死?”

“此风不可长,此心不可乱。杀一个降兵事小,一国之威严,一国之诚信事大。”

没错,一国的诚信怎么可以因为小利而不顾?

“臣附议。”李初一番大道理说下来,谁不心服口服,就算是提出要杀阿史那伏念的裴炎此时也无可反驳。

一连串的附议,全都认可李初,按照裴行俭承诺的不杀阿史那伏念。

“如此就按众卿所言,放过阿史那伏念,就把他关入颉利的府邸。”既然已经打算放过,那就得想想怎么处置此人。

政事堂的诸位刚要答应下李初却问起了一个问题,“把人关起来,岂不是要供他吃供他喝?”

这话问的就跟没问一样,关起来,定是要供他吃供他喝的。

“有什么问题?”李治的脑回路没有跟上李初,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李初挑动眉头道:“只是觉得反叛的人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待遇,实在是令人心之向往。”

所有政事堂的诸位听到这话全都看向李初,不确定李初说的是不是反话?

“想想我们大唐有多少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想攻打我们大唐,乱我们大唐的人,被我们大唐拿下了反而要供他吃供他喝供他穿。不觉得我们大唐像是冤大头吗?”李初纯粹就是问上一问,先前还没有感觉的人被李初那么一说,立刻都感觉到了。

“若不然,依你所言当如何处置?”李治反应的快,立刻明白李初有别的处置方法,那就听听。

“自然是让他帮我们大唐修渠引水开路。以弥补自己犯下的罪过,也让天下人明白落在大唐的手里,别管他们曾经是哪个国的可汗或是贵族,都要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关押起来好吃好喝的待着那是好日子,是求之不得的。犯错的人就应该弥补,比如做多些苦力。”李初那么暗搓搓的盘算着,一旁的人却赶紧的道:“这可有不妥?”

李初道:“有何不妥?刚刚裴将军都说要把人杀了,现在没把人杀了,只是让人做些苦力赔偿一下我大唐的损失有何不对?”

逻辑听起来是没什么不对,但是就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李初挥挥手道:“没理由我大唐的将士百姓在我大唐境内犯了错需要付出代价,他们这些外国人乱我大唐的边境,杀我大唐的将士,反而还要对他们礼遇有加,难道我大唐的百姓就不如他们这些乱我大唐的人?”

这话一落下,一锤定音,李治立刻道:“就按公主说的办。到了我们大唐,犯我们大唐的百姓就应该付出代价。人要罚,但是不能让人死了。”

对呀,说过不杀人的,那就不杀,让人做苦力理所当然。

李初补充一下,“如此处罚还要昭告天下。”

一群人再次听傻眼了,李初道:“若不昭告天下我们为何如此对待阿史那伏念,岂不是让人以为我们公报私仇?落人口舌对我大唐不利。如何能行?”

会那样对待阿史那伏念,是因为阿史那伏念犯下大错,杀我大唐百姓,欲图夺我大唐边境。不杀他都是因为有言在先,否则的话阿史那伏念早就人头落地了。

不杀也有不杀的对待方法,让他为大唐,修渠引水开路,以偿还对大唐造下的杀戮,合情合理。

“此事就按公主说的做,你们想想如何拟下诏书。”李治支持李初的,怎么说李初想出的这个办法对大唐也是有害无利,而且也能做到杀鸡敬猴的效果。

“一定要写清楚了阿史那伏念犯下的过错,连带着裴将军当日劝降时许下的承诺也要写清楚了,否则依阿史那伏念的过错足以人头落地。最后才写对阿史那伏念的惩罚,想必这一份诏书传达之后大唐的百姓定然会更加信服朝廷。”这样的诏书政事堂的诸位谁都没写过,李初给他们提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