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终成一个笑话。”武媚娘那么地说起,旁边的宫人听得汗流浃背,谁也不敢接话,生怕说多了,会让武媚娘生气的将满腹的怒火撒到他们的身上。
至于其他的听到李初大婚当日就提出和离,那么多前去祝贺武敏之娶到李初的人,最后却看到这样的局面,人都吓傻了好吧,可是随之而来也让他们嗅到一个气息,李初和武媚娘之间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和睦,看看这门亲事,当众打脸!
李初打的何止是武敏之的脸,同样也是武媚娘的脸,这样的情况,李家的人最是欢喜乐见的。
真是好,李家的人不少的都为这门亲事担心,生怕李初这下成武家妇,往后更会一心一意的站在武媚娘这一边,那么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好了,婚是成了,可是婚礼的当天马上逼迫武敏之写下和离书,如此众多的人见证,又是在成亲的当天,就算有人想把婚事再撮和,这也绝不可能。
好,好啊,李初这一记实在让人看得扬眉吐气,所有人都在等着武媚娘的反击,毕竟出这么大的事,武媚娘要是没有反应才是最最奇怪的。
但第二日早朝,所有人都在等着看武媚娘的反应时,武媚娘却对此事绝口不提,好像这一件事压根不值得她放在心上。
就是李初那里,武媚娘也没有任何的动静,好像这件事就算闹得沸沸扬扬,武媚娘半点颜面都不失,事情不值得武媚娘放在心上。
如此反应的武媚娘,宣太后第一个称赞:“武后啊武后,不管心里有多生气,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出利于自己的决定。”
“细想这场婚礼,武家的脸丢了,武后的脸同样也丢了。事成定局,最好的办法是息事宁人,只有息事宁人,这件事才不会不断重复被人提起,让武媚娘记得,也让天下人记得,她被自己的亲生女儿落了好大一个脸。不提,会比提的效果更好。”
吕太后:“成大事,要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容常人所不能容,就是这个道理。”
孝庄太后:“这个时候群主该做什么?”
李初:“管住李家人的嘴,我这边的人,一句关于这门亲事的话都不能提。”
得,李初完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太后们都放心。
萧太后:“便宜得了,就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给自己招祸的,看看武后这个平静的样子,分明就是在等着人出头叫她捉住把柄。要是有人不长眼的非要让她不痛快,她定然让人一家都不痛快。气不能往群主身上撒,还不能往别人的身上撒?”
不错,所以李初才会果断的压制这件事,不许任何人再提起,尤其李家的人。
故而,武媚娘不提,李初不提,外面更是管着不让任何人提起。
事情闹到这样的地步,以为因为李初成婚当日立刻和离一事必会再起波澜的人瞧着如此平静的局面,武媚娘被落这么大的脸都没有反应的?着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也有聪明的人很快地理清楚所有的事情,告诉身边的人,这件事大家不提,所有人最好也别提,人家两母女都不是简单的人,要是这个时候突然多事,没有办法找正主撒气,找那些出头的人,有意挑拨的人出气,完全有可能。
不过,比起李初成婚当日和离的事来,更有一件事让人不得不重视,洛水现石,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东西是武承嗣派人进现的,就是一个日常在洛水出入的人,突然发现这样一块白色的石头出现在洛水之上,而且上面的字是紫红色的,这可是绝对的祥瑞。所以这样一来,马上有人进献。
在这样一块石头送到洛阳时,朝中上下皆是一片哗然在,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必有圣人出。
圣母所指的定然就是武媚娘,这样一个令天降祥瑞的人,就是圣人,圣人得天庇护,那么就可以肆意为之,因为她的所作所为定然都是天之所指,是天意。
朝中都是一片称赞之声,全是拍武媚娘马屁的。
可是李家的人,在看到这样所谓的祥瑞时,都十分不好,什么叫祥瑞,不过是人为罢了,但是这样的事充分表明武媚娘的野心,想成为一个圣人是为了什么,傻子都知道。
偏偏武媚娘在这个时候更是下令,天下人前往洛水祭祀,以谢天降祥瑞,这样的消息传遍天下,不少人暗暗着急。
要说武媚娘的野心随着她的权力越来越大,也让人看得越发分明,召天下的人前往洛水祭祀,那不就是把天下全都召到洛水,若是有什么变故,正好可以一网打尽?
那些本来心中就对武媚娘不满的人对这样的局面,哪里愿意就这样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