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太后真的打算如此,其实也挺好的,我就看看。”最后这一句透着一股幸灾乐祸,李初的目光落在一旁的武敏之、武承嗣和武三思的身上,意味深长的笑着。
武媚娘的脸色很难看,但是却不得不承认李初说的是事实。
传给仇人之子,让仇人的儿子承继江山,这是当武媚娘傻了或是疯了?
“所以太后想清楚往后的事情,最好给自己留一线,也给旁人留一线。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的儿子一样愿意给你退位让贤。”这么说完,李初的目光落在李旦的身上,李初可以确定,如果武媚娘开口,李旦一定毫不犹豫的把帝位让给武媚娘。
也只有当儿子的能够这样为母亲,所谓的侄子,还是仇人之子武媚娘确定他们可以像李旦一样?
如果武媚娘连亲疏远近都分不清,那李初就等着将来看好戏。
武媚娘尚且没有荣登大位,没有建立属于她的王朝,可是李初已经看到将来,武媚娘的这个江山终究还是会回到李家人的手里。
要说武媚娘的心里没有半分的怨气,半分的不甘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萧太后:“我觉得我们群主最近越来越暴戾,听听她这扎心窝子的话,没把武后气死实属难得。”
宣太后:“许武后做得不许我们群主说?武后本来就有这个打算。”
说到这里,那叫一个不满。
吕太后:“这么早把话挑明白的说是不是不太好?虽然可以安抚李家的人,但是听在武后的耳朵里,就像是早早地判定她即将建立的王朝所经历的时间会是多么短暂。”
孝庄太后:“就要她从现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会对群主有益,因为群主和李旦他们完全不一样。”
不得不说,孝庄太后考虑的更要长远一些,武媚娘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将来如果她传给儿子的话,那就是李氏的江山,如果想要自己的江山能够传的长远一些,武媚娘就得另外想想办法。
吕太后:“最大的问题是群主她没有孩子。”
说到这里,吕太后十分的气闷,一个没有孩子的皇帝,将来就是帝位断了传承,百年之后无人祭祀,听起来不惨吗?
孝庄太后:“不然,反而对群主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得不说,孝庄太后的想法总是异于常人的,但想其他太后都没有跟上孝庄太后的思路,莫名的追问,“什么意思?”
孝庄太后:“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武媚娘都还没有登基称帝,成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皇帝,这就打算让李初承继武媚娘的皇位?成为第二个女皇帝?还想到后人的事,只能说,想得太快,悠着点。
“你为我想得长远,我该如何对你才好。”这个时候武媚娘问起李初。“太后想怎么对我就怎么对我,不需要迟疑。”就像完全听不出武媚娘语气中的不满还有思量,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或许起了对付李初的心思,但是李初完全不在意。
“你就这么有恃无恐,认定我不会对你怎么样?”武媚娘讨厌眼前的李初自信满满,完全不把她放在眼里的态度。
李初提醒,“太后应该知道,我不是那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鱼死网破,如果太后真的要逼到我这个份上,我可以做到。”
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李初,根本不害怕武媚娘怎么对待她。
最最在意这个江山,舍不得这个江山因为她们而动荡的人会是武媚娘而不是李初。
江山在,江山稳,那么武媚娘就一定会是最有权力的那个人,武媚娘这一辈子都在为权势而争,为权势而动,怎么会舍得这个天下江山变得面目全非?
比起武媚娘来,李初仅仅只是想要守护身边的人,但是如果她守不住,或者是做不到李治留下的遗言,李初定会疯狂的做出毁掉江山的事情来。
李初的一番话,武媚娘明白,就算从前不明白,在和武敏之的婚事之后,武媚娘再清楚不过,李初要是不管不顾起来,武媚娘绝对没有李初那样豁得出去。
“你好样的!”武媚娘分析完所有的利弊,最后不得不赞李初一句。
“太后过奖。也是父亲和太后教得好。”李初用的这些手段都是李治和武媚娘教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教得好,李初才能学得那么好!
本来这一切李初应该是完全站在武媚娘这一边,为武媚娘排除异己,斩尽荆棘的,却是武媚娘亲手把她推出去。
宣太后:“就想问问武后心里是不是后悔莫及。”
吕太后:“才不会后悔,像她这种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绝对不可能后悔。”
萧太后:“况且她绝对想不到群主能想出合理的办法来解决和武敏之之间的关系。现在更是为武家的颜面连提都不能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