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830)

2021-01-20 意元宝

萧太后:“所以武后长达十年的酷吏政治就这么完结了?”

李初不小心看到这个信息,“十年?从让百姓告发到现在为止,不,得说第一个用酷吏开始,到现在算三年。”

如果是十年的话,还剩下七年,七年的日子,天天大牢都是满人,那是得让多少人惶惶不可终日,天天担心自己有去无回?

萧太后:“你现在出手,武后都认错了,难道还会继续再翻起?”

吕太后:“所谓政治,只讲需不需要。”

现在武媚娘是认为李初的提议很好,而且也不想和李初反目成仇,所以顺李初的意思,把刑牢中的大臣全都放出来,也将这些酷吏交给李初处置。但是并不代表后续武媚娘不会认为再需要这些酷吏再帮她排除异己。

宣太后:“所以群主要怎么办?”

萧太后:“我有一个好办法。”

李初:“我已经有办法。”

换而言之,她并不需要萧太后为她出谋划策,她自己一个人能处理。

萧太后:“当年的我不懂珍惜,现在追悔莫及,群主就不能给我一个补救的机会吗?”

发出一个又一个大哭的表情,显露的是这个时候的她确实很可怜,希望李初因此愿意给她一个机会。

李初:“不能。错过就是错过。”

在李初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萧太后冷眼旁观没想插手,现在李初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再不需要任何人帮忙,萧太后再想帮,对不起,不能!

萧太后:“真狠。”

李初:“没有你狠。”

要是想翻当年的旧账,李初奉陪到底,偏偏萧太后绝对不敢,当年可是萧太后自己作死的。要不是她太冷淡,该教李初的时候只想挑拨离间,何至于现在成为众多太后之中积分最低的一个。

积分,为了重生卡,萧太后想再努力多点,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到了今天这种情况,李初不再是稚嫩的少女,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想要达到政治目的李初如鱼得水。

所有被酷吏抓入大牢的朝臣全都被放出来,再一次向天下人证明,李初在武媚娘的心里究竟是何地位,而且也让天下人看清楚李初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酷吏的事不是没有人有意见,而是提出意见,却不能说服武媚娘终结酷吏政治。反而这些年来愈演愈烈,请求终结酷吏的人反而落于下风,最后都成了被酷吏抓进大牢的人,所以到现在已经变成无人敢提及酷吏两个字。

不是没有人想让李初出面,但是不管任何人到李初的府上提起这件事,李初都避之不谈。

所以好多人对李初都是失望的,但是没有想到人家李初是不提,人家只做。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一击毙命,看看那些被冤枉下狱的大臣,全都被放出来。酷吏也全都被关入大牢,人,武媚娘亲自交到李初的手里,让李初处置。

多少人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欢喜不已,悬在脖子上的那把刀终于得以放下,又有多少臣子喜极而泣。

当官的人本来就如履薄冰,再加上有酷吏横行,这根本就是火上浇油。

谁都不知道有一天会被扣什么样的罪名,压入大牢,然后被人严刑拷打,最后实在撑不住,只能承认他们扣在头上的罪名,只为了求一个痛快。

好在到现在为止死在酷吏手里的人是有,但是依然坚持不肯认罪的人同样有。

若不是有这些扛得住的人,也不知道朝中有多少人会因此落难,能够逃过一劫,也庆幸牢狱中的官员能够逃过一劫。

所以第二日的早朝之上,来往的大臣相顾竟然含泪。

武媚娘听说这件事也觉得不可置信,能到明堂上朝的人都是经过无数风雨走来的。可是他们既然相顾而含泪,这证明在他们心中,酷吏政治令他们苦不堪言,也令他们战战兢兢。

劫后余生,所以他们喜极而泣,却又坚持不想让别人看出他们各自的狼狈来。

如果说昨天武媚娘还在考虑是不是不应该如李初的提议这么快结束酷吏政治,到今天武媚娘觉得李初是对的。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个道理,她要懂得适可而止。

不过,武媚娘虽然把周兴他们这些酷吏全都交给李初处理,但是李初那天离开御史台的大牢之后,却没有急于审问这些人,更不曾将这些人定罪。

有的在等着这些酷吏下场的人可就急啦!

所以有人上门询问李初,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的处理酷吏?

说来,李初虽然一向管的事不少,但是她的公主府下却没养一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李初怎么掺和朝政,却没有一个人参李初的原因。实在是李初虽然管朝中的大事,但是却不会事事都管。而且从来谨言慎行,没有半分嚣张跋扈或是仗势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