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871)

2021-01-20 意元宝

若说李初以势压人,让他们无法反驳,现在李初更是说到他们的文采还有脑子,这就更让他们张不开嘴。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从今往后记住你们的本分。违法乱纪的事不要再犯,否则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我这么好说话,能够放过你们。”李初敢当着他们的面把人打死。谁还会觉得李初不敢动他们?

所以李初一挥手,让所有的侍卫让路,“走吧。”

立刻有人不堪李初的威压,站起来拔腿就跑。有了第一个跑走的人,第二个,第三个,一千多人,全部都灰溜溜的跑了。

“这几个人交给狄大人。”李初指向一旁的女郎,借她们达到目的了,是应该还给狄仁杰。

“这几具尸体?”活人好办,那么死人怎么处理?

“去问陛下。”要不要把尸体放在这里晾个几天,也算是以儆效尤,就看武媚娘怎么想。

李初把人打死,震慑天下,也让这些学子知道什么是害怕。一场闹剧到此结束,那么怎么收拾残局也得听听武媚娘的想法。

武媚娘的想法,其实李初早就知道,只是有些事情哪怕心知肚明,该问也得问,谁让那是皇帝?

就算武媚娘把事情全权交由李初处置,并不代表后续的事情,武媚娘依然可以接受李初帮她做完。

皇帝也是需要表现的机会,更需要别人承认他存在的意义。反正到现在为止,李初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武媚娘怎么做就是武媚娘的事情。

李初神清气爽的回到公主府,可是整个洛阳因为李初的举动沸腾了。

其实那么多年来李初在外的名声都是爱民如子,能征善战,却从来没有说过李初狠戾,这一次,却让人看到李初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杀伐果断,李初半点不逊色于武媚娘,当着一千多学子的面把几个伤及将士的人打杀,不仅是起到震慑学子的作用,同时也让将士们感受到李初对他们的维护。

监门卫啊,那可是李初带出来的人,李初早不执掌监门卫不假,可是李初的传说一直都在。多少人对李初心存敬畏,亲眼看到李初下令杖毙那些恶人的监门卫卫士,回去和自家兄弟说起来,那叫一个绘声绘色。

提起李初来就是眼冒金光,恨不得扑上去和李初道一声,您是我的偶像。

同时也让天下将士明白一个道理,他们在李初的心里并不比任何的学子差。

虽然这些将士出将入相,都是为了天下,为了百姓。但是在所有学子的眼里,或者是朝中文武百官的眼里,武将也罢,士兵也好,都是让人瞧不起的。

科举舞弊一事到此算是查清楚,和李初没有半点关系,至于那个陷害李初的人,被武媚娘直接赐死。

这一位也是宰相,但是这样的丑事武媚娘并不想说出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悄悄处置,免得丢尽大周朝的脸。

虽然没有昭告天下,但是朝中该知道的人都知道,武媚娘再三告诫,“关乎天下之力,朝廷的颜面,若是你们不放在眼里,肆意践踏,朕一旦查出来,绝不饶恕。”

走到今天的武媚娘,她的手段天下人都知道,朝中的臣子也一清二楚。

武媚娘的警告没有人敢不放在心上,很快,科举考试的结果也出来了。为了以示公正,李初提议将所有学子的文章全部刊登在百姓日报上,让天下人知道这些学子为什么为朝廷所取。

百姓日报的影响力太大,为了昭示公正,让天下人评论,就是为了证明给天下人看,女子并非不如男,那些能够为朝廷所取的女子,不是因为女帝的偏袒,也不是因为公主的舞弊,而是因为这些女人,她们是真正有本事的人。

只要是能让朝廷稳定的事,别管多少事武媚娘都会配合,李初提意要将所有的文章刊登在百姓日报上面,武媚娘更让朝中的大臣配合。

当然,这一次取士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殿试。

其实早在李治时就有过殿试,只是仅此一回,并没有形成惯例,武媚娘陪着那些被选□□的学子连着考三天,就在这明堂的正堂之上,李初被拉来作陪,太后们看着武媚娘从头到尾正坐在上,连换都没有换过的姿势啧啧称赞,“武皇能成皇帝绝不是偶然。”

萧太后:“殿试之惯例一但形成,这些可都是天子门生,往后都会是武皇的人。”

李初自从科举开考以来,整个人的神经一直绷紧。现在武媚娘在上面坐镇四方,她在下头倒是可以偷偷眯眯眼。

“公主,陛下唤你过去。”李初正想闭目养个神,代承走过来。李初能怎么办,抬眼看过去,不看还好,一看,李初就和武媚娘的眼神对上,得,李初明了,她就偷个懒都叫武媚娘不乐意见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