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_作者:意元宝(889)

2021-01-20 意元宝

什么话都别说,先出宫,到了安全的地方,想说什么都行。

李初自己一个人不担心武媚娘会真的痛下杀手,毕竟现在的李初不是当年的李初,也不是毫无影响力的李初杀了一个李初会招惹太多的麻烦,武媚娘不是蠢货。

刘妃和窦氏何尝不是心有余悸,所以此时此刻连忙地道:“是。”

乖乖的随李初出宫,李初把她们送回府上。武轮早就领着儿女在那儿等着,见李初把人送回来,急急地道:“姐姐。”

刘妃和窦妃看到武轮眼泪都落下了,李初道:“莫哭,至少别在门口哭,传到陛下耳朵里总是不好。”

现在的武媚娘处处都想找人把柄,想给人定罪,所以他们都得小心谨慎,绝对不能给武媚娘半分的机会。

刘妃和窦妃忍了一路,现在依然得忍下去,李初同武轮道:“我们之间不要说其他客气话,她们吓坏了,你安抚好她们,我先回府,有什么话改日再说。”

武轮眼眶微红的朝李初作一揖,“改日再往姐姐府上去。”

李初点点头,也不急于一时,人转头往公主府去。

至于刘妃和窦妃会不会把武媚娘同李初说过的所有话都告诉武轮,李初并没有放在放心,她只做自己认为该做的。

第二日一早,李初赶紧往明堂去,而武媚娘的车驾早就准备好,这就往安国寺去。

“与我同乘。”就算李初把武媚娘气的心肝直疼,但是武媚娘还是喜欢和李初待在一起。李初本来是想自己坐一边去,武媚娘却不由分说的下令,让李初与她同乘。

要是以前也就算啦,李初都想不明白,如今她们母女的关系如此复杂,早就不复往日的亲密,武媚娘还拉着她不放却是为何?

但皇帝陛下开口,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初真不能拂武媚娘的意,所以就只能乖乖的跟着武媚娘上车。

武媚娘上了车,车驾开始动了,李初与武媚娘对立而坐,隔得老远,不想多话的意思很分明。

“眼下各地战事皆停,可是长此以往,武将定然少了许多。你有什么好主意?”武媚娘找李初从来不是单纯的想和李初呆在一起,而是想到了一些问题,却没有人能给她好的办法,所以才会想到李初。

本来正在闭目养神的李初听到此话,“想必陛下心中定有主意。”

像武媚娘这样的人,李初自问不及,所以这个时候的武媚娘想怎么样,李初想先听听。

萧太后@李初,“知道武举是谁开的吗?”

李初就算先前不知道,现在定然也是知道的,“陛下。”

萧太后:“不错,正是武皇。鼎鼎大名的郭子仪就是从武举中出来的,就凭这一点,我们武皇果然威武。”

没有人能够否认武媚娘对历史的成就还有后世的影响。

“我想开武举。也是受科举的影响,既然文能科举取士,武为什么就不能?”武媚娘的脑子转得飞快,有些事有些人可能永远都想不到,但是武媚娘却可以。

而且从本质上,武媚娘是一个多变的人,也真是因为多变,才会看到多层角度的事情。

“开武举是好事,但是为什么不考虑建军校?自古以来都是重文轻武,到了守成之君,因天下太平,战事少而令武将倍受文官压制。如这宰相之人,懂得行军打仗的人越来越少。当年父亲在世时,自英国公去后,吐蕃因何敢犯,不过就是因为大唐没有像英国公那样的人可以令天下将士皆服从。”很多问题,李初早就发现,只是一直以来没有能够一举解决。

既然武媚娘现在提起武官的事情来,李初干脆说到底,想要解决就必须从根子上解决。

“宰相共有七位,为什么就不能定下规矩?必须有两位知武事,只有懂武事的人才能指挥打仗。也让天下人都明白,不是习武就没有出头之日,只要有本事,谁都可以成为宰相。”李初确实早就有了这个念头,现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武媚娘,就是希望武媚娘能重视,有些规矩可以从现在就开始改。

像武媚娘这样喜欢另立标新的人,绝对会喜欢李初给出的主意。

武媚娘道:“可是你要知道为什么文人都看不起武将,那是因为武将粗俗。”

“有谁规定武将就得粗俗的看看从前的大将军李靖,英国公李绩,这样的人粗俗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和陛下提议办军校。但军校就是为了培养文武双全的将帅人才。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要特意建这样的学校?文人都看不起武将,可是明明武将为天下的安定出生入死,为他们挡在前面,这样的想法本来就是不可取的。想法有错就要纠正,更应该让武将证明他们绝对不会比文官差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