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们皆有些好奇,不知明朗会煮出些什么东西来。兰香兰棋则对视一眼,目露不屑。
做什么好呢?
明朗摸着下巴沉思,许久未做了,有些手生,而最近还在喝药,不可食辛辣重味,便先做些简单而清爽点的吧。
“我去厨房看看,有什么便拿点什么吧。”安嬷嬷听完明朗的想法,决定亲自去厨房走一趟。
片刻后,安嬷嬷带着两个侍女返回,取来了一些粳米,佐料,还有半只煮好的土鸡。
“先拿了这些。佐料不多,先用着,日后需要,再采买罢。”
“好。”
明朗高高兴兴的查看食材,安嬷嬷那头指使侍女开始生炉架锅,也不用去别处,就在厅堂里摆了个屏风,放上案几,支上炭炉。
米是碧梗米,米粒细长,微带绿色,熬粥的上选之材。将米淘洗干净,大伙烧开,小火慢炖,炖至米粒晶莹饱满,溢出清香。房中没有其他烹饪器具,明朗便将那只鸡手撕成丝,放些豉油,盐,麻油,香油,醋等佐料,做了个简单的凉拌鸡丝。
“好吃!”安嬷嬷吃了些,由衷赞道:“姑娘手艺未生,很好很好。”
明朗自己也吃的挺满意,太好了,以后可以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了。
明朗与安嬷嬷将整整一锅粥分着吃干抹净,无比满足。
明朗摸着肚皮,看着剩下的米和半只鸡,忽然道:“给子磐哥哥送点去吧。”
安嬷嬷起先有些犹疑,容世子高冷疏离,并不好接近,明朗上门只怕不见得受欢迎,但想起容夫人所说,无论是为了容翡,还是为了明朗,还是应多去走动走动。如果容翡真的不喜欢,那下次便不去打扰便是了。
如此一想,便点点头,让明朗再做一锅。
当晚,明朗便与安嬷嬷一起,捧着只食盒去了容翡住处。
容翡所居,是一中型院落,一正院带两小侧院,此处离国公府正门与正街颇远,但它的南边离宫门最近,容翡自幼时入宫伴读后,便叫人在南边开了道门,搬过来住,一住便是十多年。
国公府占地面积磅礴,在外亦有容园之称。容翡所居,曾有个名儿,但不为容翡所喜,摘了匾额,却又一直未曾取名。不知由谁带头,渐渐便叫上了小容园。
明朗走进小容园,入目所及,假山奇石,小桥流水,九曲回廊,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小容园有别于典型的北方院落,更宛若一座风景秀丽的江南小城。院中种着大片的梅树 ,枝头白雪覆盖,隐约可见星星点点的花骨朵冒出嫩尖。
待得盛开之时,定是胜景。
明朗边走边看,随引路小厮停在正院门外。
门口守着几个仆从,看见明朗,忙迎过来,虽之前未曾见过明朗,却也立刻猜出她身份。上次来时常德还将其阻之门外,后来却吩咐下来,若这位朗姑娘再来,无论何时,都不得阻拦,是以半点不敢怠慢。
“问朗姑娘好。姑娘怎过来了?”
明朗往房里望一眼,房中点着灯,却未见人影,“世子哥哥在吗?”
“不巧了姑娘,公子出去了。”仆从道。
明朗抿抿唇,有些失望,没想到扑了个空,居然不在,这么晚,到哪里去了呢,还在忙吗?
“有说何时回来吗?”
“公子不曾交待。”
明朗点点头,便不再问,示意安嬷嬷将食盒交给仆从,安嬷嬷道:“这是我们姑娘亲手做的粥,姑娘觉得喝着不错,便送些来给公子尝尝。”
仆从忙双手接过。
主人不在家,不宜久留。明朗便转身离去。
一个时辰后,夜色深重,淡淡的月光笼罩逐渐沉睡的人间,容翡从外归来,一袭青色便服,外罩黑色披风,更显身形修长。
他今日去了趟大理寺,查些卷宗,一直待到此时。
容翡进入房中,边走边解开披风,顺手交给仆从,旋即解领口,进内间,换了一身家居常服出来,外头丫鬟小厮有条不紊进来,伺候他擦脸净手。
容翡洗过,到外间榻上略坐,喝了半盏茶,道:“将带回来的卷宗拿来。”
常德应了声是,却未立即动,道:“公子可要先吃点东西,今儿晚饭都没吃。”
也不算完全没吃,倒是动了两筷子……是真正的两筷子,而后便搁下了。之后在大理寺一待便是这许久,期间大理寺准备了些吃食,容翡一眼未看。
常德也跟着没吃,到这会儿,早已饥肠辘辘,他饿着倒没事,可这公子病体未愈,吃的少,着实让人忧心。夫人临走时,也是千叮铃万叮嘱,不能再让公子瘦下去。
容翡正要开口,一小厮上前,开口道:“禀公子,今儿朗姑娘送了些粥来,还热着,公子可要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