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_作者:长恨歌行(105)

2021-02-07 长恨歌行

回来的时候可以试一下海船,到岸之后,过齐府、鲁府、吴府,最后回南京应天府。

这样的话,祁元询这次游览,起码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将半个国朝游历个遍。

路线很明确,祁元询主要需要了解的也是藩府的运作。

当年懿文太子也曾去过诸弟的封地,只不过是去考察的,祁元询嘛,也不是把心思放在找皇叔的茬上的,若是做得过分了,他自然要管上一管,可是人家好生生的,他跟着学习一番,实地体验一番如何守边也就是了。

乾圣帝没给祁元询定个时间,这一路上,他便行得颇慢,和前头强行军至晋府的时候简直是判若两人。

一路上,他是既看风景,又观民生,还记地理,感兴趣的地方,方方面面都涉及了。

路上又接到南京送来的家书,告诉他,慢慢走,不着急,就是到北京要早点,在那里多休息一阵子,补充一下人手。

没有目的地瞎逛也是不行的,到北京后,记得查收东宫官杨寓,好歹稍个文学老师上路。

祁元询很感动。

啊,要不说游子远行在外就容易思乡呢!

父皇还是难得这么直白地表达出对他的爱呢!

晋、代、谷这几藩,彼此相邻,祁元询从晋府出发,过了代府、谷府,到北京的时候,也才十一月月初,杨寓已经在北京城等着他们了。

东宫属官多,但多的是名儒和正经进士入翰林的,征辟入馆就职的,才华卓著者首推杨寓。

他毕竟在路上的时间多,也要不了那么多老师一直如往常出阁读书一样正经授课,杨寓便被乾圣帝点名,来路上陪伴太子游历诸藩。

此时天气已冷,少不得在北京城多逗留些日子。

北京城的风景,与南京城自是不同。

升格为京,比他记忆中的北平府,又添了几分味道。

今上的潜邸赵王府是宣武年就藩的时候,在前朝太子宫隆福宫的基础上建的。

前朝太子宫的宫室保存基本上还是比较好的,只是需要重新整修一番。

当然,比完全重新另起一座王府,工程量是要减少很多的。

整体修的时候,以本朝亲王府的规制为模板去修的。

不过宣武帝为诸子修封地的王府的时候,或多或少有逾制之处,用自己的标准要求某些建筑。

可是这位本来就是皇帝啊,王府修好了,天子亲自修的,就算稍有逾制,谁敢说?谁能说?又能说个什么呢?

这处本来就是前朝东宫的王府,在重修完毕后,当真是气象万千,显得有些过于超拔了。

然而当初看再怎么超拔,赵王府升级成为潜邸,北平城升为北京之后,又犹有不足了。

北京行宫当然不会在赵王府潜邸的基础上重修,而是另起一处动工。

北京如今没有藩王受封,升格为北京之后,行宫也还没开始修,所以皇太子到北京后,还是先住在原先的赵王府这处潜邸里。

只不过潜邸仍称王府,难显排场,便又复隆福宫之旧称。

现今天子早已践祚,这么一看,当年为藩王时,便居于前朝东宫隆福宫,又有种天命所归的味道。隆福宫虽说已经更名了, 但到底没开始扩建,还是当年的旧模样。

祁元询虽然幼时便离家到了南京,久居南京百孙院, 但是记忆中对王府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南京那里也有一座王府,这也强化了祁元询对王府这个家的印象。

住了两日,修整了一番, 又添补了一些路上要带的东西, 祁元询便准备启程离开。

要是想住宫室的话, 南京也有地方可以住, 他何苦跑这么老远来忆苦思甜呢?

却不想,他离了北京城不过一两日,南京那边又加急送来了天子的诏书, 他又被急急忙忙地寻回北京城去。

祁元询一贯是好脾气的,可是饶是如此,知晓了详情, 他也免不了冷笑两声。

此回还是朝鲜那边起的事端。

数月前朝鲜递交了国书,请封世子, 又请送世子入周。

大周都允了。

世子人选,明确地告诉了对方, 李芳远“功勋卓著、昆弟乐推”, 可为世子。

只不过说道世子人选的同时,又将世子入周后从学的地方也一并告诉他们,让他们早做准备。

朝鲜国内的局势,如今实在不简单。

李成桂想要帮扶娇妻幼子, 自然要打压元配一脉诸子、女婿、姻亲等, 大周的命令送到朝鲜, 若不是十分紧迫, 不得不面对,他们便借此大做文章。

有用的拿来发作,无用的自然是束之高阁,只做耳旁风。

左右不过送出几个替死鬼罢了。

送世子入周,在他们看来,自然是一条妙计,到时候只消将人往大周一送,若是现今的世子,那李成桂可以从容与元配诸子斗上一斗,若是嫡长子或者第五子,那就更是可以从容设计,削减他们在国内的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