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_作者:长恨歌行(119)

2021-02-07 长恨歌行

如果是靖难入京的话,朝中职司相比于现在,一定会空出来不少,乾圣帝要怎样安排自己的心腹,都是很简单的。

哪像现在,天子名正言顺,却还要面对手下得用的武将名位不显,用得不趁手的前朝老臣占据高位的情况。

曹国公因亲缘关系在宣武朝屡受大恩,终于凌驾于一众勋戚之上。

而西平侯沐氏,也因初代西平侯乃孤儿出身,不知自己姓名,因受宣武帝与孝慈皇后二人养育,作为养子沐受皇恩而有此姓。

若是西平侯家族也不能信任的话,国朝勋贵中,便没有几个能值得天子托付信任的了。

也正因为如此,现今的曹国公和西平侯,才会成为勋贵统兵的首选。

次选的魏国公是后族,所有的皇子皆是中宫诞育,在这个方面,他们就不能再过于显赫了。

否则的话,以外家之势,凌驾于皇权之上,置祁氏皇统于何地?

祁元询脑海中想着这些信息,面上八风不动。

大周征安南完全是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是伤亡多还是少的问题。

作为皇太子,这一回的战事,他能收到的也只是奏报罢了。

古语有言,“君之嫡嗣不可以帅师”,所谓“君行,太子居,以监国;君行,太子从,以抚军”,就算是出镇军队,也得是跟着皇帝一起去!

边上的汉王听群臣的议论,越听越按捺不住,越听越两眼放光,这副藏不住事的模样,祁元询也都看到了。

但是,汉王随军的希望不大,他一点也不着急。

“太子,你一直在边上听着,你想让谁领这个兵?”

祁元询牙关微紧,沉吟道:“禀父皇,儿臣以为,曹国公爵位虽尊,但毕竟未熟兵事,只练过兵,不似武靖王有威望,任其为主帅,并不妥当。”

他头一个就将曹国公李景隆投票出局了。

当年光幕一出,曹国公就丢人丢到全中国了。

此人勋贵子弟,没有实战经验,在宣武年虽受重用,但也只是练兵,就算光幕事件后颓废又振作,所谓知耻而后勇,可真的要将征安南的大军分配给他,让他验证自己到底是不是大周版的赵括,玩笑的代价太大,他开不起。

“西平侯威震西南诸蛮,屡有战功,可堪为帅。只是八十万大军毕竟人数极多,独让西平侯统领,恐怕军令不能及时传达,宜另设将军分忧。”

“有理。”

至于副将的人选如何,兵分几路,便是天子自己要考量的事了。

一般来说,兵分三路是最好的,殿内商量的几十万大军,实际上真的征召起来,人数肯定不会达标,也就是说出去气魄大而已。

对外宣称的兵力和自己的实际兵力,基本夸张的话,大概比例是一比十,也就是说,所谓的八十万大军,真的动员起来,可能只有八万人,稳妥一点,一比五,也就只有十五、十六万。

当然,十六万精兵,已经是足以征战天下的一股筹码了,传出去说有几十万兵马,战斗力其实是等若的。

就算十几万人数和宣扬的八十万大军相差悬殊,也不能只让西平侯一个人统领全军。

作为皇太子,“知兵”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够了,剩下的部分,他无需再应答。

这个时候,明年才到加冠的年纪、还没迎娶王妃进门的汉王,用他洪亮的嗓音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一时间,殿内侧目。汉王怒气冲冲地来到坤宁宫。

一出武英殿就这么副做派, 好似要将自己受委屈的事传遍全宫似的。

“母后!大哥实在是太过分了!”

待得通报后,他都不等自己进殿见到母亲的面,隔着一间偏殿便嚷起来, 显然是受了大委屈的模样。

皇后好笑地看着站到自己身前的次子。

虽说已经受封王爵,可如今一看, 不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嘛。

和他大哥可差得远了。

命人将一旁玩耍的皇长孙抱到别处去——毕竟汉王这声音太大,若是吓着孩子该怎么办——她才转头回来看次子。

“这回又怎么了?”

汉王告状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皇后也不顺着他的话头,而是先问因由。

“还不是大哥!我要为父皇分忧, 大哥凭什么说我建功心切,说错了话?”

皇后不是那种对政治没有敏感度的女人, 甚至于, 天子与她少年结发, 一些政务处理起来,也是不会避开她的。

听汉王这么抱怨, 她却只是反问:“你同你父皇说什么了?”

“安南篡逆之贼气焰嚣张,父皇要点兵出征。当年父皇也是年少封王,早早为皇祖父分忧解难的, 我也……”

听到这里, 皇后忍不住出声,不让祁元诲再将后头的话说出来:“你就和你父皇说你要……为他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