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_作者:长恨歌行(134)

2021-02-07 长恨歌行

杂饼也很硬,所有便于携带、行军用的军粮,都是以耐储存、能让人有饱腹感为目的所创造的,祁元询觉得,这东西的硬度可以和石头相媲美,用来当武器说不定都够格了。

几个皇孙没怎么多吃,最后这些军粮半数以上还是进了祁元询的嘴巴。

品尝完这些食物以后,考虑到大周的对手东胡人可是发明了能让他们横行世界的行军干粮的可怕对手,祁元询觉得,大周军粮在肉质品补充方面,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周人的主食是五谷杂粮、让他们像东胡人似的顿顿只吃肉,他们肯定撑不下去不假,但是,在饱腹感一致的前提下,有肉类作为能量补充的食物的一方,战斗力一定会更强。

祁元询在想,有没有这样一种方法,能让大周的军粮肉类供应,有更强的保障呢?皇太子突发奇想品尝军粮的结果, 竟然是让东宫的皇孙们都闹了肚子。

虽然军粮和日常饮食差得确实有点远,但都是能饱腹的好食物,祁元询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们竟然能娇气成这样。

皇太子毕竟是成年的大人, 体格强健, 他自己什么事都没有, 却苦了几位皇孙,被亲爹的突发奇想坑得不轻。

尝完军粮的第二天, 东宫与坤宁宫请完了太医——皇长孙还在坤宁宫住着呢——皇太子得知这个消息,人还有些尴尬。

他真不是故意的。

只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寻常百姓,能吃饱穿暖, 已经算是生活在太平之世了,富贵人家, 却与之截然不同。

大周的军粮需要改进。

皇太子并不是在贬低大周的制式军粮,纵观古今,大周的制式军粮已经算是历朝历代里难得的能让士兵吃饱、紧急时刻有能量补充的好军粮了。

可是这些军粮在饱腹感方面的优势, 在能量补充方面, 与东胡人相比, 又是远有不足了。

奶粉和肉松这两样食物, 可是东胡人快速行军打仗的军国利器。

可是让大周照着东胡的范式做奶粉和肉松, 那就实在太难为他们了。

大周的麋饼和东胡人的肉松相比也毫不逊色, 还是一个问题——量不够——奶粉嘛, 只能说中原之地的周人, 有学名为“乳糖不耐症”的状况的人是很多的, 与自小在马背上吃肉喝奶长大的东胡人相比, 对奶粉的耐受度是比较低的。

而且, 所有的问题, 汇集到最后,还是总量的问题。

要是大周有足够的肉类供应,管他什么军粮种类啊,天天吃肉不香吗?战斗力也一定会飙升的。

历来的军粮为了便于保存、方便携带,都是精加工过的。

飧饭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石的米经过数次的浸泡、曝晒等精加工以后,只剩下二斗。

耗时实在是太久了。

各种肉类干货、海鲜干货等也是如此,曝晒后保存期限确实能够延长不少,但是精加工所要耗费的时间与人力物力,仔细统计起来也很恐怖了。

军粮有成例,但是皇太子又觉得可以再提高一些待遇,让人去沿海地区采购一些海货,户部的资金支持便有些撑不住了。

不管什么东西,数量以数万、数十万计,那要耗费的资金就恐怖了。

这一次可以说是天子御驾亲征,皇太子表孝心,保障从军士兵的战斗力,若是回回都这么干,在常规的军粮之外还增加支出,在国家每年的收入是固定的情况下,祁元询毫不怀疑户部尚书能拿根白绫吊死在他面前以示抗议。

所以军粮保障,祁元询思来想去,日常不见多少肉,紧急行军又都是需要耗费大力气去炮制的肉干、饼块,紧急行军的且先不说,日常的军粮,能否先把食用的肉的分量提上来呢?

这事搁在东胡人身上就很好办,打仗嘛,部族也跟着一起迁,边行军边杀牛羊,绝对新鲜。

大周这边日常补充肉类食物,只能是在驻防的时候现杀,对于后勤,又是一重考验。

思来想去多日,皇太子悟了!

能保鲜、数量不能像肉干肉脯一样越做越少,反而要多,为什么不尝试一下罐头食品呢!

他记忆中的罐头,来源于西方,多是金属制的,可是在金属大规模流行之前,罐头食品的鼻祖,是玻璃罐头。

玻璃大周有,而且存在的时间还不短,所谓水精、水玉等,就是玻璃的别名。

只不过中原之地,一贯擅长的是造瓷,号称丝绸与瓷器之国,玻璃在此地的发展便不尽如人意。

而且大周烧制的玻璃与泰西玻璃颇有不同,大概是作为原材料的砂石种类有所区别的缘故。

祁元询不是个会难为自己的人。

要是他为了解决大周的军粮蛋白质等肉类能量提供不足的问题,还得再去“发明”玻璃或者革新玻璃的制造工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