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列了不少人单独的生平后,光幕最后给出了个大总结。
在宣武二十六年二月份开始的大风暴,将会让一万五千人丢失性命,勋臣贵戚被族诛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被牵连的文武百官不计其数。
明明是在燃着炭火的殿内宴饮,百官们却感觉全身发冷,比身处冰天雪地里还冷,所有人,包括宗室诸王在内,都已经全然没有了宴会的心思。
没有谁知道自己或诸多的亲朋故旧的身家性命将会不保之后,还能如此淡然自若。
御座上,皇帝的脸色也不好。
关于这一点,祁元询相当能理解。
无论是前些年的丞相胡惟庸案还是今年将要掀起的凉国公案,理由都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
光幕中“元功宿将相继尽矣”已经道明了原因。
储君幼弱,主少国疑。
纵然是当年经受了多年储君教育的太子大伯,皇帝爷爷都要担心他难以驾驭群臣,何况是还只是个小少年、未经风雨的太孙堂兄呢?
夜愈发深沉,奉天殿大宴也进行到了最后。
撤膳撤案、群臣赞拜毕、乐止后,众人按次序离开奉天殿。
祁元询以为这就是最后了,想不到,光幕上的文字,又更新了。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元询,太宗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太宗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太宗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同名同姓同一个人的祁元询:怎么还有我的事???
词都是好词,庙号也是好庙号,可问题是,他只是一个藩王世子啊!
什么仁宗,什么靖难,什么太宗,什么与文景比隆,这一个个词,在祁元询看来,不是夸赞,而是他的催命符啊!
一瞬间万众瞩目的祁元询,亲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芒刺在背”。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是有历史原型的,但是后文有部分设定是不一样的,毕竟都有光幕剧透了,还能指望这走向正常嘛2333 所以干脆就直接架空了一个朝代了。
但是取名太难了,所有看到熟悉的名字大家不要惊讶[狗头doge]
这个开局,真的是我家崽里开局最不友好的一个了,真·送命局。赵王世子祁元询,大周天子皇第四孙,未来的仁宗皇帝,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参加宫宴回赵王府的当晚,赵王府便被控制住了,阖府上下,不能出入。
纵然正值元月,不必进学,天子还特意下诏告谕诸皇子皇孙,近来京城多事,人心浮动,特准各人在府中读书,不必走动,这也改变不了祁元询失去了人身自由的事实。
如果祁元询是个正常的皇孙,纵然他是赵王世子,没有经过历练,面对如此情况,也会惊慌失措。
但是他不仅是光幕史书盖章的未来皇帝,还是一个觉醒了前世记忆的穿越者!
所以当光幕中的文字显现出他的生平之后,他就开始想法子为自己寻找生路了。
皇爷爷偏爱东宫一脉不假,但也不至于说对自己其他的子孙弃若敝履。
要祁元询说,他的皇爷爷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说是厚爱了。
宗室爵位分藩王、郡王、镇国将军等,有六品八级,每级皆有岁禄,宗室中爵位最低的从六品奉国中尉也有岁禄二百石——要知道,正一品大员的月俸也才87石而已——不是寻常朝臣可以比拟的。
奉国中尉都是宣武帝的几世孙往下了啊!
宣武帝连血脉如此疏远的后代都考虑到了,更别说祁元询是宣武帝的亲孙子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皇太孙是宣武帝择定的储君不假,但宣武帝会只因为史书记载他儿子赵王未来会成为庙号太宗的皇帝、他孙子未来会成为庙号仁宗的皇帝,就把他们这一脉全杀了吗?
祁元询百分之百能肯定——绝对不可能!
更何况,光幕所显示的史书对祁元询的评价皆是溢美之词,他的庙号,也绝对是明君专属的好庙号。
这个世界的发展,和祁元询穿越前世界的发展,有部分是重合的。
在隋唐之前,帝王的庙号不是轻易能有的,谥号才是每个皇帝都会拥有的身后评价。
可是隋唐之后,几乎每个皇帝都能拥有庙号,谥号更是字数泛滥。
所以唐宋之后,评价帝王品行,就已经是不看谥号看庙号了。
仁宗一号,在庙号之中,堪称是上等的好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