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_作者:长恨歌行(8)

2021-02-07 长恨歌行

十叔鲁王去得早,老爷子觉得这儿子行事荒诞,给的谥号是“荒”。

但是鲁王的荒唐,不是因为他干出了什么鱼肉百姓的事,而是因为祁元询这位礼贤下士、精通琴棋书画的天才叔叔有个不良爱好——喜欢炼丹、服丹,年纪轻轻吃丹药把自己吃垮了双目失明还不算,还继续吃,最终病入膏肓、提前把自己作死。

对于宣武帝来说,只要不是蠢到自己作死,儿孙们行事“稍微”放纵些,都可以,他还能教嘛!

作为一个有着端正三观的穿越者皇孙,祁元询给老爷子贴的标签是这样的:大周驰名双标。

宣武帝的双标,现在就是祁元询的护身符。

老祁家的人,宣武帝自己说得,别人说不得。

他们家的支柱是他爹,他爹赵王都没回京,天子封闭了赵王府,某种程度上也算保护他,外界的舆论如果不是特别友好的话,呵,他大概知道老爷子会怎么炸了。

他的小舅之所以敢登门,想必也有老爷子给出的暗示在。

既然如此,祁元询欣然应了舅父的邀请出门。

他们二人特意换了一身才出门,祁元询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青衫,看起来像是个寻常的士子,徐增寿也是差不多的打扮。

京师应天府别的不多,天潢贵胄、功勋外戚多,衣着光鲜、锦帽貂裘的,铁定是贵公子。

祁元询不喜欢招摇过市,出门逛坊市向来是很低调的,况且,这有利于他听到某些别人不敢在他面前说的消息。

都说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就是寻常百姓,都比外地的百姓有见识。

这话一点都不假,京中百姓见多了达官显贵,说话的时候,街长里短说完了,便好说些大人物的秘闻。

有些也不算秘闻,只是会让被谈论的人丢脸罢了。

这些消息,不仅这些百姓爱说爱听,祁元询也爱听。

前些年锦衣卫未曾撤除刑狱之职,在鼎盛时期的时候,不管是谁,都更警醒些——这话祁元询是听人讲古的时候,有老人有感而发当初连牢骚都不能乱说的时候说的——现在嘛,就松了。

更何况,天子更多关注的还是文武百官,对于寻常的升斗小民,穷苦人出身的天子,多是存着怜爱之心的。

百姓才是天子的子民,文武官员嘛,就另当别论了。

百姓们对天上的光幕很好奇,但是关心的重点和朝中的文武显然不一样。

“赵王世子要当皇帝,赵王也要当皇帝,这光幕说的,可不就是老天爷说的嘛!”

“哎呀,老天爷说的,那这话可得听啊!”

祁元询觉得,太孙堂兄如果有机会微服出宫,听到这些百姓的话怕是要气死。

百姓是很淳朴的,皇位之争,他们都当是争家产。

有觉得老天爷都说了赵王会当皇帝、这得听的,那自然有嫡长制度的拥护者。

“你们就是读书不多!我娃说了,这皇帝封儿子当王啊,就和咱们分家产一样。那什么嫡长制,老大家可不就得多分嘛!其他家都已经分好了,老天爷还让他们去抢,这不厚道啊!”

祁元询和徐增寿一路听来,百姓们倒好,说道这些事只是闲暇之余聊聊,天上的光幕看多了,事情还没街坊邻居家的八卦新鲜。

倒是士人书生们,有许多是观点一边倒的。

祁、徐二人口渴,外边天热,走了一阵子也着实让人烦闷,便找了家酒楼,在二楼的雅座点了壶茶、并点了些糕点,在此歇息。

虽然是雅座,但这家酒楼不过是用几扇屏风将空间隔起来,空间并不是封闭的,并不隔音。

此时离吃午饭还早,二楼雅座这里聚着的,倒有不少是儒生士子,也都是点了茶并一些糕点小菜,在此小聚,或是交流往来。

祁元询和徐增寿都是隐瞒了身份出来的,说话自然注意,而且二人甚少说话,而是听得多。

祁元询对别人怎么看待他和他爹以及堂兄很感兴趣,朝中的都是人老成精的狐狸,百姓又过于淳朴,说什么是什么,引导舆论太容易了,还是掌握了话语权的士子们,比较能代表主流意见。

祁元询已经做好了舆论并不利于他们家的心理准备。

毕竟太孙已立,虽然不符合父死子继的准则,但也符合嫡长继承的原则,更何况,天子养士,不仅是为他自己,还为了先太子。

太子逝后,太孙承继的不仅是东宫系的力量,还有这些年加诸于其父先太子身上的名望。

可是,舆论再怎么不利,也不用一边倒吧?

“什么太宗,不过是犯上作乱的悖逆之徒!”

“仁宗美谥,这赵王世子若是为君,能当个太平天子,但年寿不永,却是报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