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那物件用青色的麻布包裹着,陈娇接过,打开麻布,是一个桃木簪子。光滑细腻,打磨得很用心。簪子上的桃花雕刻得栩栩如生,是一件极为难得艺术品。每一道纹路,都有精心打磨过。可以看得出雕刻者的用心与手艺高超。
陈娇欣喜道,“好漂亮,这是你雕刻的吗?”
郑青闻言,眸中光芒大作。抬头看向欣喜着打量手中簪子的陈娇,不自觉地柔道,“嗯,若翁主喜欢,青再雕刻些其他的,送与翁主。”
“这,会不会太麻烦你。”陈娇迟疑道。
“不麻烦。”郑青笑着摇头,又问道,“翁主喜欢什么花,或是小动物。”
陈娇想了下,有些苦恼地摇头,“我好像没有特别喜欢的花,跟小动物呢。”
郑青想了下,试探道,“那,我就雕些我喜欢的,送与翁主?”
“好啊,阿青喜欢的也定是我喜欢的。”陈娇一拍巴掌,笑道。
陈娇 * 一拍脑袋,道,“对了,我正好有东西要给你。”本来是打算让阿蛮送去的,突然想起,似乎她并不清楚,郑青究竟在哪家当差。身为朋友,又不好派人去调查,好在,这东西她今日恰巧带在身上。
便从随身小布包里,拿出一本册子。这册子是她用钱塘送来的纸,裁制而成的。当时裁制了三本。一本献给了景帝。一本她用来做了新的账本。多出来的这本,她就将石渠阁看的一些兵法书,抄录在上面。还有一些现代时,记得的兵法名句。
要将郑青,打造成另一个大将军,取代卫青。这可不只是她嘴上说说的。
郑青接过书册,惊住了。纸张,于长安勋贵之家,已不再陌生。早在两个月前,上林苑的造纸坊在陈娇的指导下制造出白纸,数量还不少。长安勋贵几乎家家都有天子赐下的白纸数份。虽然如此但这纸,于普通人家,仍是昂贵得很。
前几日,他有在他三姐那见到过这纸,是平阳公主赏赐的。三姐宝贝似的,紧张爱护得很,摸都舍不得让他摸一下。
郑青翻开书页,激动了,“这……这是……”
陈娇笑着点头,“这是我自石渠阁抄录的几策兵书,想着你说你的梦想是上战场打匈奴,我就抄录了些。喜欢吗?”
郑青激动得眼眸含泪,用力点头,“喜欢,翁主大恩,青没齿难忘。”说着,朝陈娇慎重一拜。
陈娇扶起郑青,不在意道,“阿青客气了,我们是朋友嘛。”
郑青紧抓着兵书,定定地看着陈娇,心中发誓,翁主的这份恩情,他郑青这辈子,就算肝脑涂地也会报答。
见郑青如此慎重,陈娇有些心虚,她也是本着让郑青为她争口气,压过将来卫家的卫青。没有那么无私,再说,她也不过是花了几天功夫,抄录了几篇字,虽然抄得她有些手软。
陈娇笑得别扭,“阿青你别这样,搞得我跟那圣母院的圣母似的。”
郑青知陈娇心善,帮他并不是为求得什么回报。她是将他真正当做朋友,懂他,惜他的朋友。如此想着,心中更是激荡。
“阿娇!”一声轻喝。
陈娇闻言回过头,小门处,刘彻正站在那,看着她与郑青,脸上神色看不出喜怒。
“太子,你怎么来这了?”陈娇奇问道。
太子?陈娇与太子刘彻的婚期定在五月初五,这是全长安都知道的。郑青心下一顿,抬眼撞上了刘彻冷冽的目光。
郑青垂下眼,这是一个出色的男子,身居高位,俊朗非凡,与陈娇极为相配。心中有为陈娇得到幸福的喜悦,还有一丝不知所起的酸楚茫然。
“翁主,谢谢你的兵书,我先告辞了。”郑青闷闷道,先前飞扬的心,一瞬间落入低谷。
陈娇想着,郑青定是还有事,这临近元旦,家家都是忙碌的。想到郑青这般忙碌,还抽时间来给她送礼物,心中更是感动。便点头,道 * ,“嗯,路上当心。”
陈娇看着郑青,一步步走远,空余下雪地上一长串深深的脚印。
刘彻看陈娇如此恋恋不舍,脸色沉下来,眼微眯,对一旁的杨得意使了个眼色,杨得意会意,退下对藏在暗处的护卫吩咐道,“去跟着那少年,查查是谁家的。”
“诺”树丛处,暗影一闪,瞬间没了踪影。冬去春来, 时光荏苒,转眼间就到了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后世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时,还没有端午节一说, 楚地倒是有在这一日划舟, 以纪念屈原。齐地还有五月初五是恶日的说法, 需祈福纳祥、压邪攘灾。长安距楚地不远, 民间慢慢也有流传在这日划舟的活动。
景帝后元一年, 公元前143年。五月初五,大吉, 皇太子彻迎娶太子妃。